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人教版201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人教版201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0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近代中国率先主动了解西方,提倡师夷之说的是()

2.(2011南京检测)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大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3.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开始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

4.右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5.(2011北京学业水平检测)下列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7.下列关于中国维新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股进步爱国的民主思潮 B.在中国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

C.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8.19世纪末,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舞台上唱主角,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民主革命思想还未广泛传播

C.帝国主义支持光绪帝夺权 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9.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10.19世纪晚期,某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是指()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顽固派

11.(2011扬州高二检测)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种主张()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12.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最符合这种解释的是()

A.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B.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3.(2011天津学业水平检测)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14.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是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方式 D.教育制度

1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被读者称为青年界之良师益友并誉为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的刊物是()

16.凤凰卫视《我的中国心》节目《既开风气亦为师陈独秀与胡适》中说:这是两条曾经汇聚于反封建主干道的河流,但大部分的时间,它们分流而去。对曾经汇聚于反封建主干道的河流准确的理解是()

A.共同倡导文学革命 B.共同在北大担任教授

C.共同领导五四运动 D.共同创办《青年杂志》

17.(2011长沙高二检测)李大钊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这说明他赞同()

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 C.人民民主 D.君主专制

18.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的对象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19.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毛泽东这句话()

A.肯定新文化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倡导

B.指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绝对主义偏向

C.全面否定了新文化运动 D.批评了新文化运动的不彻底性

20.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①是中国近代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沉重地打击了传统礼教 ③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有了新的内容,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开始了文学革命

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开始成为一场政治运动

22.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林伯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国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23.关于上图文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李大钊在该刊物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容易使工人接受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客观原因是()

A.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23、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34、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45、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5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67、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7

25.《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

B.《共产党宣言》诞生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4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8分,共计50分)

26.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抵,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

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

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4分)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6分)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2分)

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魏源画像(见上图)。

材料二 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严复及其创办的宣传其思想的《国闻报》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或图片分别属于哪些派别?其主张是什么?(15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及图片,分别说明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基本特点。(3分)

2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5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7分)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23、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34、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45、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5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67、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7

详解答案

1【解析】 近代中国,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答案】 A

2【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新思想主要是受坚船利炮的冲击而产生的,其目的是强国御侮。【答案】 B

3【解析】 在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改变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②。【答案】 B

4【解析】 洋务运动的突出特点是通过师夷长技达到自强的目的。研究西方军事,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显然是这一时期的热门话题。【答案】 C

5【解析】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中体,另一方面是西用。中体指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前提,西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A、C、D三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答案】 B

6【解析】 材料的关键点是必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郑观应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认为这是中国走向富强的根本。 【答案】 D

7【解析】 中国维新思想没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维新变法是一批知识分子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条件下,主张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亡的改良运动。【答案】 B

8【解析】 本题属于最佳型选择题。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展维新变法。主要原因是D项。A、B两项不是主要原因,C项错误。【答案】 D

9【解析】 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必须进行改革自救,洋务派的实践证明,中体西用不能挽救中国,必须改革政治体制,而不能单纯学习西方技术。【答案】 C

10【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对材料中三派的主张进行分析辨别。中立党保国以变法,符合维新派主张。而题干材料中的维新党应是革命党人。【答案】 B

1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可以用排除法排除B和D;C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 A

12【解析】 注意分析角度,观念转变,黄金万两,强调的是戊戌变法在思想观念

方面的影响。思想启蒙正体现了这一方面。【答案】 D

13【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积极发表文章主张变革中国旧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A项所说主要是指地主阶级抵抗派,B项所说是指地主阶级洋务派,而D项所说是指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 C

14【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一战期间陈独秀上海以青年为对象等可以判断出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 A

15【解析】 《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号,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尤其对青年而言,更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答案】 B

16【解析】 曾经汇聚于反封建主干道的河流是指陈独秀与胡适共同反封建,在新文化运动中共同倡导文学革命。B项不能说明反封建;C项和胡适无关;D项为陈独秀创办。

【答案】 A

17【解析】 据材料可知李大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共和。【答案】 B

18【解析】 康有为为减少变法阻力,借用在中国影响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宣传变法。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了彻底批判封建制度,矛头直指封建制度的核心儒家思想。二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大。【答案】 B

19【解析】 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偏颇。【答案】 B

20【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要求从不同角度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答案】 A

2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掌握与理解。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知识分子都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答案】 C

22【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从材料中登高一呼群山应、首传真可知是说李大钊有首创之功的事件,只有B项符合,C项与史实不符,《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的著作。【答案】 B

2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故A项表述错误。【答案】 A

24【解析】 解答本题要紧扣客观方面分析,A、C两项是主观方面,D项是其实践结果。【答案】 B

25【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状况。《共产党宣言》诞生是在1848年,《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是在1915年,《变法通议》宣传的是维新变法思想。

【答案】 A

26【解析】 第(1)问,材料开头点明主旨强中国。第(2)问用阶级分析法,从政治和文化角度分析。第(3)问,材料二中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说明从内容上否定,材料三中开头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说明从文化转型上否定。第(4)问是开放性题目,把握住关键点在于走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

【答案】 (1)目的:实现国家富强。(2分)

(2)主张: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4分)

(3)角度: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6分)

(4)启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2分)

27【解析】 本题以我国近代主要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的掌握与理解。第(1)问较简单,通过分析所给三段材料反映的内容,可判断其派别及主张。第(2)问通过对比以上三个派别的不同主张,可以看出这三个派别正好折射了我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其突出特点就是由学器物到学制度不断地深入。

【答案】 (1)材料一是开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长处,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是洋务派。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主张改变具体规章制度、生产方式和技术。材料三是维新派。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兴民权,行宪政。(15分)

(2)西学东渐,学习西方由学器物到学制度不断深入。(3分)

28【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初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相关内容。第(1)问的回答需要注意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给的有效信息,总结变化的原因;第(2)问特点的概括要紧密结合材料,然后分析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第(3)问要全面分析材料,从而得出答案。

【答案】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6分)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勇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5分)

(3)粱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具体目标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7分)

以上就是查字典历史网为您整理的人教版201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欢迎大家进入了解2014年最新的信息,帮助同学们学业有成!

【人教版201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相关文章:

题型解析 高中历史原因分析题解法

高三历史期末复习备考详细计划

高中历史时间的“四相”记忆法

巧用数字记忆高中历史知识点

2011年高考历史成功的8大秘诀

高中学生应该如何备战期末考试

2010年高考学习历史的三大法则

高一历史期末有效复习方法的研究

高中历史线索掌握十法

如何深度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点?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