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摘要】多做试题,在做题当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道小题,每道3分,共75分)

1.通过宗法制的施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2.《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建诸侯而少其力,少力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主要因为 ( )

A.形成中朝机构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C.汉武帝削弱王国势力 D.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

3.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吸取前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为后来历代沿用。这个王朝和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汉朝分封诸侯建立王国 B.宋朝大力削弱地方权力

C.元朝设立中书省 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4.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本实质问题是 ( )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5.下图中清代人均占有耕地呈现的趋势出现的原因是 ( )

①“摊丁入亩”的政策 ②土地开垦速度相对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③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 ④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6.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 ( )

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7.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8.《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 )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9.“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 )

①主张“格物致知” 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

③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 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④

10.《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 ( )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11.在雅典民主制发展过程中,构建民主体制基本框架的是 ( )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屋大维改革

12.罗马法博大而缜密,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深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②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的有关内容为蓝本起草的

③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法律制度和诉讼原则等源于罗马法

④ 罗马法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资产阶级的要求。其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 (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反对剥削、压迫,要求平等、民主和自由

C.反对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 D.建立资本主义法治社会

14.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是因为 ( )

A.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B.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

15.“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

A.浓厚的封建色彩 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民主性 D.专制独裁性

16.下列国家的议员可以不经过选举而被任命的有: ( )

①英国上院 ② 英国下院 ③德国联邦议院 ④ 德国帝国议会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 ②③

17.关于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

B.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C.议会拥有立法大权

D.议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18.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的区别包括 ( )

①政府产生的途径不同

②政府、议会和国家元首之间关系不同

③在国家权力体系中议会和总统的地位不同

④ 国家政权组织原则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④ D.①②③④

19.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20.1953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农业生产

21.《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22.2007年8月15日,美国股市收盘时仍然保持了连日以来的下跌势头,次日,欧洲、亚太地区的股市都反映强烈,股指纷纷下挫,中国上证(上海证券)指数也比前日下跌了104.43点。这一现象最主要说明 ( )

A.美国是当今世界真正的经济霸主 B.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C.世界各国各地区联系日益密切 D.世界各国的普通群众都热衷于股票投资

23.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 ( )

①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②改革社会制度;

③实行计划经济; ④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24.在海湾战争过去6年之后的1997年,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还记忆犹新地写道:“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迅能力而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材料反映的信息最能说明的是 ( )

A.科技水平决定战争的胜负

B.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战争时代

C.巡航导弹的熟练操作决定战争的胜负

D.知识经济决定战争的胜负

25.读全球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的增长表

时间 数额(亿元)

1980年 520

1997年 40000

1998年 43000—44000

它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 ( )

A.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B.资本的国际化流动加快

C.国际贸易不断发展

D.市场不断扩大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6道小题,75分。其中26题12分;27题10分;28题11分;29题12分;39题15分;31题15分。)

26.(12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材料二 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 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

材料三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材料四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五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问题:

(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与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3分)

(3)根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孔子死后,“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2分)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为什么“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2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分)

27.(10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五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2分)

(2)结合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2分)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4分)?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2分)(共8分)

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利:(一)立法权力;(二)国家的行政权力;(三)司法权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实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事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利,即制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隋文帝确立三省六部制,唐太宗进一步明确划定其职责。尚书省是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机构。中书省负责整理各级上报的奏章,并提出初步的处理意见,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权封驳奏还。尚书省负责执行中央政府的各项政令,“事无不总”,它下辖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有司职。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形成了严密、完备的体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请回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在背景、影响、本质三个方面有何不同。(11分)

29.(12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历史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1)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革新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

(2)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2分)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1分)

(3)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3分)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4分)

30.(15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10分)请回答: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D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⑴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4分)

⑵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4分)

⑶D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4分)

⑷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后人哪些启迪?(3分)

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3分)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3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3分)

(5)材料二、三、四,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及本质区别。(3分)

参考答案

1—5CBDCB 6-10 ABCAB 11—15AABBB 16—20 BDADD 21—22 CBDBB

26.(12分)(1)孔子强调人的德、仁;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智、智慧、知识。(2分)

(2)理解:维新运动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孔教,把儒家思想由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改造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或:改造儒家思想为资产阶级变法服务。)(3分)

(3)孔子死后,经过秦始皇打击和汉武帝“独尊”,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2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2分)

(4)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当前和谐世界的构建。(3分)

27.(10分)(1)答:周初实行分封制,初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后诸侯之间互相争霸,周王权威受到挑战。(2分)

答;(2)特点: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2分)

基本结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4分)

基本结构: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2分)

28.(11分)历史背景:“三权分立”提出时,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启蒙运动兴起;“三省六部制”提出时,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繁盛时期,唐朝君主不断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

影响:“三权分立”为反对封建专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三省六部制”使地方权力相互牵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分)

本质差异:“三省六部制”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三权分立”代表资产阶级利益。(4分)

29.(12分)(1) 铁器时代的到来和牛耕的运用,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或社会转型)。(2分)

(2) 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历史、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1分)

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 得到发展。(2分)

(3) 火药帮助了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推翻封建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3分)

(4) 差异:中国的只局限于对观测到的现象和数据的记载,但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而西欧天文学注重观测基础上的科学规律总结和严密推算。(2分)

30.(1)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资产阶级思想(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2分)

(2)西方之路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

(4分)(言之有理即可)

(3)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分)

(4)以天下为己任;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2分)(言之有理即可)

31.(15分)(1)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根源:生产关系超载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3分)

(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3分)

(3)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3分)

(4)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其它言之有理亦可。答任意三点,3分)

(5)同: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区别:社会制度不同(或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3分)

【总结】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大家要多练习,多整理,才能多进步。希望大家在查字典历史网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河北省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北京海淀区高三历史期中试题测试

【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历史期中试题】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答题必备技巧

备战2011年高考文综:怎样提高高中历史成绩

题型解析 高中历史原因分析题解法

高中历史考试经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答分类指导

备战高考:必读高中历史解题攻略

高三历史期末复习备考详细计划

高中历史三大考试题型解题技巧

名师总结三步骤让你答好高中历史试题

巧用数字记忆高中历史知识点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