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三历史期中试题调研测试

高三历史期中试题调研测试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摘要】高三的生活是紧张的,大家要好好把握住高三,认真复习,备战高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2.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3.《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

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

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

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的不断增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

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

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

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5.据清《养吉斋丛录》载: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这是说军机处

A.效率高 B.机构干练 C.保密性强 D.决策权有限

6.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

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

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7.《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

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此盛暑,

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乏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

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是

A.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B.革新了耕作工具

C.增加了种植面积 D.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8.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

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

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D.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9.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

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

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影响

10.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

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11.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的“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突出

后果是

A.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

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C.农民购买力低,影响市场

D.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1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往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扎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有明显歧视

B.使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

D.反映了该条约的屈辱性

13.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主要是因为此“药方”: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14.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写道:“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知道曾国藩

①肯定《天朝田亩制度》 ②否定“圣库”制度

③维护儒家正统思想 ④肯定资产阶级私有制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以清朝皇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17.《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说:“如果它(指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18.“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氏、方志敏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判断上述摘录的内容所属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革命运动 B.国共十年对峙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9.1948年秋,支前模范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的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下图)。据其行程路线判断,他参加了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0.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21.1971年7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影响到中美关系的改善

B.不同意识形态的两个大国外交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C.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影响世界格局的调整

D.继日本之后,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结束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

22.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执政官权力最高

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 D.法律就是执政官

23.下列属于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表现包括:①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制定了“陶片放逐法”②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③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④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如下观念

A.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25.英国国会由三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君主、作为上院的上议院,以及下议院,当中又以下议院最具影响力。在英国,有句话讲道“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这反映了

A.内阁对议会负责 B.选举权扩大

C.两党制的完善 D.国王权力增强

2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权力制衡

27.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此规定体现的原则主要是

A.三权分立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人民主权

28.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

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29.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其含义是

A.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30.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

A.西欧实力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B.世界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多极格局

C.欧洲联盟成立,迫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

D.美苏争霸美国受挫,美国亟需调整对欧政策

31.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32.有学者说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B.国家、地区之间对抗日益激烈

C.全球剧变引起世人忧虑 D.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开始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33.(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材料二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五口通商后,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是什么?(12分)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归纳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6分)

34.(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22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提出了东部工业西迁的构想。……8月11日,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成立。……9月下旬,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工厂调整委员会取代上海迁移监督委员会,全面负责沿海工矿业的内迁工作。27日,工矿调整委员会讨论确定了通过工厂迁移原则,将迁移工厂分为军需工厂和普通工厂两类,规定:“军需工厂系指国防上必需该厂之助,由政府令其迁移,……此等工厂之迁移得由政府按其个别情形酌予补助”, “普通工厂为指定军需工厂以外之工厂。凡愿迁移,呈经政府核准者,得予以免税、免验、减免运费、便利运输或征收地亩等之援助。惟因财政所限,不补助迁移费。”

由于战局发展,工矿内迁工作到1940年底基本完成。据行政院报告,经国民政府协助而内迁的厂矿共达448家,技术人员有12080人,机器材料70900吨。其中属于国防工业范围的厂家达60%以上。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37年后方只有工厂63家,1938年增至219家,1940年为571家,1941年达到1138家。……后方工业中属于重工业的工厂占工厂总数35%左右,以资本计约占50%左右,改变了战前轻工业优势的状况。在工业布局上,重庆是最大的工业中心,加之四川其他地区,占厂数的45%以上、资金的53%。其余工业分布于湘、桂、陕、甘、黔、滇等省的主要城市。这样就使战前工业布局严重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变。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矿调整委员会通过工厂迁移原则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国民政府在沿海工矿企业西迁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沿海工矿企业西迁的积极意义。(1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33.(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五口通商后,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是什么?(12分)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归纳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6分)

34.(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矿调整委员会通过工厂迁移原则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国民政府在沿海工矿企业西迁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沿海工矿企业西迁的积极意义。(10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5 BBCBC 6—10 CADAB 11—15 BCDBD

16—20 CBBCB 21—25 BABAA 26—30 BDADA

31—32 DA

二、非选择题:

33.(24分)

(1)晋商和徽商: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3分)

宁波帮: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3分)

(2)“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工商思想的影响;宁波帮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影响。(答出其中4点即可,12分)

(3)特点:浙江商人诚信(或义利兼顾);善于创新;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答出其中2点即可,6分)

34.(28分)

(1)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淞沪会战爆发,沿海大部分地区即将沦陷;考虑保存国防工业实力,以利于继续抗战的需要。(9分)

(2)成立军事委员会工厂调整委员会,全面负责沿海工矿业的内迁工作;用行政手段强制军需工厂内迁,并补助迁移费;用减免税费等经济手段鼓励普通企业西迁。(9分)

(3)保存了有限的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基础,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西部地区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初步改变了沿海与内地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大批技术人员内迁为西部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答出其中3点即可,10分)

【总结】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大家要多练习,多整理,才能多进步。希望大家在查字典历史网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北京海淀区高三历史期中试题测试

2014届高三历史期中试题模拟练习

【高三历史期中试题调研测试】相关文章:

高三新生文科答题的误区与策略

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答题必备技巧

方法指导:高中历史考前应试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记忆方法荟萃

高中历史学习如何提高学习效率问题浅谈

高三历史学习中的常见障碍及对策

谈高考历史应试技巧

剖析高中历史组合式选择题解题方法

高三历史:最后的备考历史复习策略

高中历史世界史四言记忆法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