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嵊州一中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嵊州一中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摘要】高三的生活是紧张的,大家要好好把握住高三,认真复习,备战高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12.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13.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十二铜表法》。从上述材料中能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十二铜表法》是专门解决债务问题的法律条文B.完全抛弃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C.蕴含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D.无限制地放纵了贵族的专横

14.电影《墨攻》表现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的思想。而孔子认为:“仁者,爱人,爱有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15.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16.观察下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B.中国、英国、德国、美国

C.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D.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1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8.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19.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A.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C.英国:严禁外国商品入本国市场 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20.1927年—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政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这“成熟”表现在: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②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 ③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据史料记载:某一时期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现象反映当时苏联(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计划经济体制 D.市场经济体制

22.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奴杜发表的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有种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

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这里“第七艺术”是指:

A.电视 B.电影 C.歌剧 D.网络游戏

23. 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重要力量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孤立政策

二、综合题(共160分)

39.(26分)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6分)

材料二: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短缺的困顿,人们开始找寻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复兴之路》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8分)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先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4分)

40.材料一:一般而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物质需求会紧缩,而精神文化需求会膨胀。当购车、买房比较困难的时候,人们会转向相对廉价的消费。文化消费既能满足精神需求,又不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需求。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材料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根据材料一,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道理,分析国务院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几点建议。(16分)

文科综合历史答题卷

38.(1)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6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4分)

(3)在这次展览会上美国可能会展出哪些展品?举两例。(4分)

(4)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6分)

(5)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展台,请你给宋代城市设计解说词(6分)。

39.(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先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4分)

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

12.D 13.C 14.B 15. C 16. D 17. C 18. A 19. B 20. A 21. C

22. B 23.B

39. 答案:(1)英国较早地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即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答出其中3点即可)

(2)原因: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重视开辟世界市场,参与国际交流;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飞机、汽车 电灯 电话。(4分)

(4)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民的热情参与;上海自身的地理优势与综合实力。(6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5)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布局中的坊市界限不复存在,有夜市、晓市、草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4分,此问具有开放性,鼓励答出新意)

40. 答案:(1)政治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2分。答出具体政治制度的也给分);经济方面,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2分。答出工业体系也给分);科技方面: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2分。写具体成就也给分)。

(2)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改革推动政治改革,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4分)。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政治改革为主,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4分)。

(3)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分)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或维和行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或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任一点,给2分)

(4)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4分)

【总结】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大家要多练习,多整理,才能多进步。希望大家在查字典历史网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练习

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嵊州一中高三历史期中试题】相关文章:

名师分享高二历史学习方法

剖析高中历史组合式选择题解题方法

历届考点回顾:讲解高中历史选择题的解法

怎样在历史月考中总结问题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高中历史世界史四言记忆法

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答题必备技巧

高三历史冲刺阶段复习提高技巧

期末备考: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如何才能得高分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