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天津市静海县陈官屯中学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天津市静海县陈官屯中学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摘要】高三是高中学习的最后一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把握好高三的学习对我们的高考有很大的帮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初实行的分封制是 ( )

A.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关系的名分制度

B.分封诸侯的制度

C.分封对象是同姓王族

D.夏商以来就实行的政治制度

2.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 西周 B.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3.“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 )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4、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

A.思想观念的不同 B. 经济活动方式不同

C. 地域概念的差别 D.人口数量的不同

5.罗马法明确规定了权利主体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及其相互间有关亲权、财产权的法律关系,即民事法律关系,罗马法实际上就是 ( )

A.罗马民法 B.罗马公民法 C.罗马私法 D.罗马自然法

6.在1688年英国发生的“女婿登基,丈人逃亡”的那场“光荣革命”中,请女婿威廉出任英国国王的是 ( )

A.首相 B.贵族 C.议会 D.教皇

7.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8.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

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 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 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

9.右图两部文献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

表述是 ( )

A.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

B.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相

10.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1.孙中山先生十分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

蓄木以为薪”。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

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

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 民权主义思想

12.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的选项是

( )

①“扶清灭洋”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 )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1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15.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诗中写到:“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上述情景出现的前提是 ( )

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D.军民鱼水情

16.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 )

①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的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②宣布一定要实现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

③建议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④建议海峡两岸实现通商、通航、旅游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④

17.2008年11月,陈云林访台并取得圆满成功。右图

为陈云林与江丙坤举行会谈。以下有关海峡两岸关

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1979年两岸已实现真正停火

②海基会与海协会都是民间团体

③“九二共识”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④陈云林访台实现了两会领导人的首次握手

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两岸三通终成现实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

18.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理解不准确的是 ( )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最高的国家利益

B.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的重要保证

C. 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

D.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19.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是 ( )

①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胜利

②走的是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③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④从莫斯科开始进而扩展到全国

A.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B.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C.巴黎公社如果建立工农联盟就能够获得成功

D.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中,有三名民主党派,分别是民革的宋庆龄、李济深和民盟的张澜。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是 (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B.民主联合政府

C.共产党不居于领导地位的政府

D.实行多党制的政府

2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核心是 ( )

A.民法 B.刑法 C.行政法 D.宪法

23.最能说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破坏的是 ( )

A.九一三事件 B.刘少奇被开除出党

C. “批林批孔”运动 D.四五运动

24.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

A.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5.观察右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 )

①扶持控制西欧

②援助欧洲发展

③建立北约组织

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

B.“冷战”局面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C.扶植日本,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D.加紧孤立、封锁和威协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27.1974年,西德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反映了欧洲各国 ( )

A.在国际关系中孤立美国并取得世界霸权

B.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要求确立欧洲为世界经济中心

C.不满美国的控制并与美国分庭抗礼

D.希望摆脱欧美国的控制和联合自强的要求

28、下图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

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几年

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

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小说所描写

的情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

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

④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29.“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 )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富尔敦发明汽船

30.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

A.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B.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31.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 (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32.近代两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都居于领先地位的是 ( )

A.蒸汽能源的广泛运用 B.交通运输工具的创造发明

C.电力能源的广泛运用 D.石油产品的广泛出现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20分,第34题18分,第35题14分。共52分)

33.(20分)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伯利克里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分)其形成的根本原因?(1分)它与材料二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2分)

材料三“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2)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其进步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民主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2分)

材料四:近代主要政体形式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2分)请说出君主立宪政体与传统的君主制度、与民主共和政体的最大区别各是什么?(4分)

材料五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4)据材料五分析毛泽东的言论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构建的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还包含哪些内容?(2分)

(5)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启示?(2分)

34.(18分)政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又深刻地影响政治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1)据材料一,宋代出现了哪些新的经济因素?(2分)出现这些因素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从18世纪至20世纪初,从事制造蒸汽机和内燃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制作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使全世界的社会状态革命化……。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欧洲政体和世界市场发展的?(4分)

材料三: 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美国等西方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美国等国家帮助制定。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分析二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经济、政治因素对世界文明进程有何影响?(4分)

35.(14分)世界风云变幻,从古至今,中国对世界的态度、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依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格尔尼为首的使团带着钟表、仪器来华,乾隆皇帝对他们表示:“天朝所管地方至为广远,拓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更无需尔国制办物件。”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对外政策?(1分)这种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主要影响?(2分)

材料二: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行动开创了中国外交史的新局面,中国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中国国际地位得以提高的原因?(2分)

材料三:

(3)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说出20世纪70年代前期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3分)

材料四: 中共十三大报告中讲道:“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以后的路程更长,任务更艰巨。我们原来的基础很差,过去耽误的时间又太多了,现在还相当落后。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紧迫的、严峻的。”

(4)材料四和材料一中对中国在世界地位的看法和态度有何不同?(2分)

(5)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因素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2分)指出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并分析原因。(2分)

【总结】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大家要多练习,多整理,才能多进步。希望大家在查字典历史网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福州三中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嵊州一中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天津市静海县陈官屯中学高三历史期中试题】相关文章:

备战高考:必读高中历史解题攻略

改变史学观念 妙解历史试题

专家指导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答题必备技巧

名师总结三步骤让你答好高中历史试题

如何深度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点?

专家解析影响高考历史得分的五个因素

高中历史世界史四言记忆法

专家支招—巧用排除法解决高中历史选择题

名师指导 高中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网友关注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0课宋...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4课明...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检测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开运...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为...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盛...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2课...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筑...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抗...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3课宋...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0课清...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8课清...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课唐代...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元...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7课隋唐...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新...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