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中考历史七年级上级复习知识要点总结

中考历史七年级上级复习知识要点总结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历史七年级上级复习知识要点总结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远古居民代表图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表格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三、夏商周的政治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商朝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人牲: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

人殉: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第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一、春秋争霸

诸侯争霸的目的: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公元前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城濮大战:公元前世纪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胜,楚败。

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①前提:王室衰微

②实力:通过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齐晋迅速强大起来。

③威望:通过尊王攘夷或战争树立威望。

争霸战争的影响:

()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

战国从公元前47年至公元前22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

战争的目的:兼并和统一

战国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课 大变革的时代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体现在:

一、经济上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著名的都江堰

①设计建造者:秦国蜀郡大守李冰

②地点:岷江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三、文化上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第、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秦的统一

统一时间:公元前22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1、20世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①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③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70-80年代的危机与调整: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负债国。

3、新经济的出现:①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经济时代。②、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二、欧洲的联合

1、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①美国给予了西欧国家大量的援助;②西欧国家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积极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③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2、欧洲的联合:

①西欧国家建立欧共体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振兴经济,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国家建立了欧共体。

②欧共体建立的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格局上出现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另一方面,促进了各成员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③欧盟的成立: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立后,老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使欧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日本的崛起

①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a、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b、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c、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质,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d、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②日本崛起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4、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同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①相同原因:美国的扶持或援助;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②对中国的借鉴: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就;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一、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1、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苏联解体: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②、苏联解体的原因: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

③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要始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坚持各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要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会战胜落后制度,我们要充满信心。

④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成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还积极妥善地解决了各种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实现了国家的团结和稳定。而苏联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加重了经济困难,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

相关推荐

2014中考历史复习指导提纲之近代史

2014中考历史复习指导提纲之现代史

【中考历史七年级上级复习知识要点总结】相关文章: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观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方法指要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

高考历史考查知识的切入点注意事项

高一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年代数字记忆法

高中历史学习如何建立有效的知识点线索

2011高考历史复习规划和技巧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