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4—2015学年度高二历史寒假作业

2014—2015学年度高二历史寒假作业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9-27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2014—2015学年度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祝大家寒假愉快。

1.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以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亡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以上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抨击君主专制 C.提倡经世致用 D.主张君主立宪

2.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 上帝 B. 罗马教皇 C. 马丁·路德 D. 贵族

3.“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统一战线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4.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高度赞扬一位科学家,指出他的“新眼光改变了基础物理的发展进程。”其理论“宏伟,美妙,广邃,催生了令人敬畏的宇宙学……”杨振宁所赞扬的科学家应该是

A.牛顿 B.瓦特 C.爱因斯坦 D.法拉第

5.在进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党和国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

A.“教育革命” B.整风运动 C.“科教兴国”战略 D.工农教育

6.“我们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大跃进” B.“八字”方针

C.“文化大革命” D.“双百”方针

7.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下列文学形式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

A.楚辞与汉赋 B.汉赋与唐诗

C.唐诗与宋词 D.宋词与明清小说

8.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准确的是

A.反对神学信仰,要求自由平等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 D.强调科学精神,反对宗教信

9.北京颐和园内有许多含有“仁”、“德”两字的牌匾、条幅,还有以“仁”、“德”命名的建筑物,如仁寿门、仁寿殿、德兴殿、德辉殿等。对上述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

B.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彰显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价值

C.“仁”、“德”思想是欺骗、愚弄人民的封建糟粕

D.“仁”、“德”思想是古代警示统治者的重要道德准则

10.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D.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11.(14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又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P101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提出的革命道路及意义。(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其思想核心,并结合所学谈谈其的重大影响。(6分)

(3)说说你对中共“走什么路”问题的认识。(2分)

12.随社会的变化,儒家思想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3分)

材料二 “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摘编自董仲舒 《春秋繁露》等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4分)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

高二历史寒假作业(二)

1—10BBACC DABBC

11.(1)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2分)

意义:打破了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俄国革命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主要标志。(4分)

(2)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影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取得了飞速发展,国力得到极大增强。(4分)

(3)认识: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言之有理也可得分)(2分)

12.(1)现象:“百家争鸣”(2分)

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3分,答对三点即可得3分)。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4分)

(3)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1分)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1分)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1分)

2014—2015学年度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二历史寒假作业栏目!

【2014—2015学年度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相关文章:

如何深度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点?

九大技巧助你学好高二历史

2011年高考历史成功的8大秘诀

学习高中历史必须要知道的两点

学好高中历史的三大法则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详解

关于蔡伦的历史记录

201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指南

2007年高考历史阅卷体会

速记高中历史时间-四相学习法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