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教案:“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的处理与思考

九年级历史教案:“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的处理与思考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7-06-13 发表 | 教学分类:历史知识点

学习园地

周五还在从沧州返回庄里的大巴上,就接到张老师的电话,说想一起聊一聊“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的处理,随口偶就答应了,呵呵,因为张老师说周六中午边饭饭边聊,呵呵,有人管饭总归是乐事哈。周六边饭饭,边聊了聊这一课,过程中,有一些以前没想到的层面和方法。大致整理如下,供同行们批评、参与。 关于落实课标与本课教材的几点思考:

本课要落实的内容标准是“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属于识记层面的要求,教学难度本身不并高。但从教材内容看,编写者明显对“说出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有所失落,诚然,北民南迁与南方已有居民(包括汉族及其他众多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史实,与同一时期北方正在发生的民族融合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个人感觉给学生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阶段性特征认识与了解中,就还是应当从高标准落实课标的立场出发,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江南地区的开发,不仅是南迁人口做出的贡献,而是南迁人口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点,本课本教学中,将做为一个难点进行教学,或引导学生理解(资料充足的情况下),或直接点拨给学生,即灌输给学生。

立足围绕教学重点,我建议重新整合教材,直接从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原因探究着后,从服务于原因探究的角度,将人口南迁和淝水之战两目纳入教学中,成为论证开发原因的组成部分。(传统教学中,大多强调北民南移带去的工具技术等先进,个人以为这更多的是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当时的现象,实际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法是现代的,反过来思考,在这个提法出现以前,什么是第一生产力?还是人的。此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提法本身,是有语境的,是特定环境之下的提法,其哲学层面的理解不能离开这个环境的。)

最后,通过原因探究得出的结论对现实社会发展的启示角度,强调――当今发展靠科技实力的高低,当今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相互促进,初步渗透学史致用的原则。 流程:史料分析得出江南发展的结论――发展表现证明证明发展的状态――探究江南开发的原因――人口角度学习南迁相关知识;稳定与发展相互促进角度分析淝水之战的胜负原因和影响――归纳江南开发总的结论――分析两条总结论对当今发展的借鉴性――再次突出本课情感目标核心:1科技实力决定发展水平;2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 关于课文标题再设计的建议:从课题方面,考虑到学生的认识特点,教材课题的拟定大多沿袭旧大纲教材模式,标题严谨但太显呆版,(课中小标题就鲜活的多),本人教学中,将本课标题确定为:****。出发点就是用新加入的鲜活的表述,给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形成一个总体的评价印象。鲜活的课文标题的重新拟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 动荡的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江南地区的开发 “动荡中”--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一个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亮丽风景线--这是明显从赞赏、喜悦的心情角度来加深对江南开发的认识情感,发展,总归是值得开心的事哈。

 

 江南地区的开发1、三国两晋南北朝表引入。――通过表格初步了解政权分立的杂乱情形;指出:此外还有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江南地区得以开发。 2、投影两则对比性史料,论从史出得出江南地区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有何具体的表现咧?呈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城市的线索,学生按线索看书回答。3、回答基础上,提问:为什么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长足的进步,原因何在?由学生阅读材料进行回答。根据教材表述,学生大致会得出以下结论,我在教学中,将重点对其中的几个结论进行放大教学、加深探究。结论1: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较为努力。――点拨学生:表明政局稳定、措施得力,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结论2:北人南迁,劳动力、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作物品种的丰富――新品种引入江南地区)。――此点放大。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现象,得出一个结论――当时是人多力量大,封建社会时期,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尺,南方人口大量增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南迁的汉族能工巧匠凭借其在农业、手工业、建筑、医学、水利等各方面的先进技艺,中原南迁的汉族商人凭借中原地区丰富的物产和发达的商业网络及经商经验,大量迁移并定居以及流动在江南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和乡村,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点拨――人多力量大。同时指出1:(易混易错之处)这种民族迁移和流动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以至于融合,反过来,这种民族关系的融合又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者,不是单纯的南迁人口,而是南迁人口与江南地区原住民――包括江南地区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开发了江南。继而再引导学生分析,提出问题:老师突然想到另一个问题,这些中原居民为什么非得往南迁,不往东西北或地下天上迁咧?通过这个问题,将学生视线引到“人口南迁”一目的学习,学生阅读,思考老师的问题――教师通过形势图分析:往东下海,往北往西――正是五胡南迁之向,逆势而行不可能,南迁就是为了逃避“各民族建立的军事掠夺集团”之祸,所以,不会往祸根之处跑。――正是这种情况下,三百来年的三国南北朝,先后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的南迁浪潮。同学们,是哪三次南迁浪潮?请在书上勾划。 结论3:南方自然条件好――反问:自然条件好,为什么在秦汉时期没有得到明显的开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北方自然条件也不错,北方经济一直发达,人们在北方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情况下,人们不会离开家长流浪异乡。但为什么现在去开发了?因为北方大量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长期的战乱,兵祸年年,逼迫北人南迁。北人南迁客观上发挥了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存在的潜力。通过这个自然条件的切入,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乱破坏地区发展,和平促进地区开发。 结论4:同学们,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咧?看了书的同学,从课本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目的是引出淝水之战。这一时期,南北政权之间的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大战,就是淝水之战,这场发生在北方统一政权前秦和南方统一政权东晋之间的生死大战对江南地区开发有何影响?学生看书答:阻止、继续。这场战争,以少胜多,除了军事指挥、人心背向等因素外,同学们,老师还想推荐大家从另一个视角来分析:我们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三个政权之间势均力敌的结果,同样,淝水之战,北方无法统一南方,而获胜的南方也没力量乘胜收复北方失地,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当时的南北方的综合实力也是处于势均国敌中。战争,打的就是经济实力,长期以来远远落后于北方的江南地区,从东汉末年到淝水之战的383年,历时180多年的开发,经济发展处理上升时期,而北方战乱年年,经济发展处于下降时期,一个上升,一个下降,在四世纪后期的这场战争中显示出了平衡的态势。得出结论:政局的稳定有助于经济的开发,同时,经济的开发反过来又有昨于政局的巩固与稳定。 同学们,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从诸多方面进行探究,得出了这些结论。从这些结论中,我们再思考一下,有哪些内在的联系? 投影: 1.政局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2.人多力量大。 3.战乱破坏发展,和平促进开发。 4.政局稳定与经济开发相互促进。 归纳这四个结论,我们可以再得出几个更概括的性结论? 1.人多力量大。 2.政局稳定与经济开发相互促进。(结论1、3、4的总论)

同学们,学史是为了经世。就是说,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从历史发展的现象中,找到和发现对我们今天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当今世界在求发展,国家在求发展,地区也在大开发――我们中国进行着西部大开发,中国各省在求发展,各市各地区――包括我们石家庄也有求发展。在汹涌澎湃的发展大潮中,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经验,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首先看“人多力量大”在今天的发展中还能不能借鉴? 讨论一下。点拨:过去是人多力量大能够促发展,今天是科技比高低。 然后我们再看结论2。 无论是国家,还是一个地区,稳定是发展的保障等等。任何一个地区如果不稳定,或任何人想破坏国家和地区的稳定环境,就是破坏发展,就是我们要反对的。哪些地区的不稳定影响了发展?海峡两岸的不统一,影响了两地的发展;哪些地区本身的稳定环境受到坏人的蓄意破坏而影响了发展?新疆、西藏。那么,从江南地区开发的结论看,只有维护稳定局面,才能促进地区发展,我们要坚决反对任何破坏国家和地区稳定的坏人坏事。呵呵,随手录了些回忆聊课的纪录,遗漏之处大家谅解。这一课能不能这样操作,操作中有何生成与问题,有待于张老师的实践反馈,也愿意其他同行们试试、反馈。

【九年级历史教案:“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的处理与思考】相关文章:

巧记明清时期文化的口诀

高考历史新课程的特点与应对策略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换位思考法

古代史上没有妃子的皇帝

浅谈高三学习历史卷的复习技巧

世界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名师指导:高三几种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

高中历史复习:用“公式”分析历史现象

2011年高考历史成功的8大秘诀

巧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口诀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