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实效性的两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实效性的两点思考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7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教学的实效性是20世纪后期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实效性”,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不可以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来衡量。笔者认为,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关键是看能否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进步或发展。今年4月,我准备了一堂《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的市级公开课,尽管为这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很认真地备课,准备了充实的教学资源,课件制作得也很精美,学生学习也很努力,但最终感觉这节课的教学实效性却存在着某些不足,抑制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下面就对其中两个问题略作总结与反思,目的是吸取教训,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提升。

一、 削枝强干,学会取舍

新课程标准中很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不会局限于教材上所展示的内容,而作为课程资源之一的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以其信息量大、传输快、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被越来越来的教师所采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搜索到了大量有关交通和通讯发展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它们的利用也确实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对于情境创设、内容引导等方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过多的文字,尤其是大量图片频繁地使用,有的不仅没能达到为教学锦上添花的目的,反而有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之势,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由于媒体利用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会被过多的演示挤掉,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更无法给予学生深入思考的充足时间。因此这种做法对学生依然是一种灌输,只不过是从教师的“口灌”变为“电灌”,直接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所以就需要我们在每节课的设计中,懂得削枝强干,学会取舍。

但是,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深深地感到,“舍”比“取”更难。一方面,收集这些素材花费了自己不少精力,丢弃总是觉得很可惜,另一方面,因为农村高中校的学生获得信息资源的途径少之又少,课外知识又相对贫乏,因此总是想给学生更多的信息,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虽然早已感觉到容量过大,但仍在材料取舍之间犹豫徘徊,往往丢不下这个舍不下那个,仅仅是把材料略做整合、调整。如:近代航运业发展历程,其实学生只需了解三个阶段即可完成教学目标,不必过多强调渲染,却总无法放弃三张珍贵的轮船照片,硬性挤进了幻灯片中,为了减少点击次数,将动画效果改为连续“缩放”,实际操作中却由于图片演示过快,有赶时间的嫌疑。另外一例,就是在设计新中国成立后公路事业的发展一环节时,最初我选取了包括汽车、公路和桥梁建设在内的十张图片,同样因为“不舍”,只把这些图片组合成汽车图和公路图两组图片,图片并未减少。当这样的问题出现过多时,就搞得课堂上一路匆匆,走马观花,最后,学生的体验只流于形式。所以,这节课给我的教训就是,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尤其是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资源——历史图片,作为一种教学材料,它的运用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引起学生的联想,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图像对感官的刺激往往要比言语更直接,因而,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历史图片的演示,不是因为图片美观好看,而是因为图片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的重点问题演示图片,使之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中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化简为繁。如果不分主次,用得太多,则会容易造成学生新的学习负担。应该根据学习主题和研究课题,围绕重点内容和重点问题,考虑到所选的每一幅图片的功效,即明确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用这幅图片来做什么;同时,每一图片设计还都应该考虑到实际操作时所用的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有效的信息;还要掌握好节奏,节奏的快慢强弱和轻重缓急,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要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节课教案和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可用的历史图片进行精心的筛选,择出典型的、信息含量大的、有利于展开相应教学活动的图片。而那些与课堂主题关系不密切的素材,我们必须下决心舍去。只有学会取舍,教师才能形成开放性的生态型知识结构,才能站在一个较高层面上设计教学指导教学,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资源在教学中的实效。

二、 凸现亮点,放开手脚

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让听课者有回味无穷的“亮点”, “亮点”是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精彩片段。这个精彩片段,体现了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符合科学的教育理论,与“课程改革纲要”、本学科“课程标准”基本精神一致,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这个精彩的片段,有利于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采用的教学策略、方式方法先进合理,新颖独特,富有创意,不仅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师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益,而且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使之成为一节课的高潮。因此教师要对“亮点”作出精心的选择和组织。首先就内容的选择而言,我认为应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课堂的“亮点”。因为教学重点,是体现教学目标要求的最本质的部分,是集中反映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从实际操作上讲,一节课的重点,是该课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以本课为例,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注重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我的设想是:本课前一部分有关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只需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搭建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即可。而“亮点”则放在交通和通讯事业的进步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这一教学重点上。为了创设好的情境,贴进学生的生活感受,我又特别选取最具本地特色的京津新城(国家级卫星新城)发展变化的原因作为一个突破口,引导学生认识交通与通讯的优势在京津新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而水到渠成地切身感受到它们的进步对自身生活的影响,然后以小见大,进而上升到对整个人类社会所产生影响的认识上。从课堂实施的效果上看,当身边的实例被运用到历史课堂,尤其是京津新城的壮观图片演示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性,极大地缩短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拉进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营造出了历史课堂的情境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取得非常好的课堂效果。因此,这种从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作为问题解决突破口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历史教学的现实性功能,值得我在教学中更加精心、灵活地运用。但是在“亮点凸现”的具体实施环节中,也暴露出了教学设计上的某些缺陷。例如,在讨论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生活产生哪些影响时,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视角谈京津新城发展对自身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出发点是好的,但硬性地给学生分组,而且只限定了周良庄乡农民、城市购房的业主、投资的企业家和大学城的教师四种角色,没能安排更多一点的时间,为学生构建充分展现他们风采的广阔舞台。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习惯了那种四平八稳的课堂教学:一堂课下来,知识点落实,教学任务也很好地完成,教学过程不会出漏子。虽然常常想开放教学,但往往又畏手畏脚,担心学生放了收不回,担心学生不能胜任开放的学习,更担心自己控制不了开放的局面,顾虑越多,教学设计就越拘谨,给学生的空间就越小。这种“求稳”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亮点”环节的大打折扣,因为它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无法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作为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才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重新设计这一环节时,我将其修改为“抛砖引玉”地给学生提供角色扮演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设想构思,具体扮演什么角色则由他们任意发挥,自由结组讨论,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从而创造出民主平等的活跃气氛,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个性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标准中有变化,在规范中有自由,一致中有特色,统一中含个性。当然,这样做就更需要教师课前周密设计,课堂中还要善于调控。经验需要积累,成功来自尝试,相信自己,相信学生,就会使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更有勇气和魄力。

在这次公开课的前期设计与现场讲授中,我深感路越走越窄,有时面对产生的新问题,束手无策;有时又是自我感觉良好,犯了教学上的主次不分,讲述过多等失误,仍浑然不觉。感谢市课改专家组、各区县教研员以及听课教师对我教学失误的指正。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注重总结与反思,注重学习,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实效性的两点思考】相关文章:

高中课标学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高中课标学习:新课程下历史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第一章 课程改革的背景与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反思

强荐: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历史倒影

历史课反思

我来搭台 你唱戏———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探讨式四步活动教学”的尝试

历史课导入语设计的反思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