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稿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16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是明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明朝政治经济发展的缩影,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外交史上的辉煌篇章,地位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找寻历史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经过,比较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让学生知道这次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戚继光抗倭,利用童谣、地图和课本上的动脑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戚继光。通过《七子之歌》及澳门回归祖国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材重难点

(1)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理论依据:根据知识点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另外,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影响至今,意义深远,需重点掌握。而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突破方法:通过设疑,自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以此加深学生的认识。

(2)难点:是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等,给学生带来不便。

突破方法:将《郑和下西洋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从而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化难为易。

二、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初一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知识储备不足,易接受感性材料。

(2)心理方面: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等感性材料来学习历史,这样做都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2)教法:讨论法、设疑法、自学辅导法。

(3)学法:阅读、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

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课改模式,“先学”,就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紧紧围绕着本课的学习目标,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自主学习。“后教”,就是同学们对“先学”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所进行的合作实践、合作学习。“当堂训练”,就是同学们在“先学”与“后教”的基础上,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此也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独立意识、合作精神等。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出示课题

(解释:从课题可看出这个时期的对外关系既有友好相处的一面,又有冲突的一面)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2、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设计理念: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8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1.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指今天的哪里?

2.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3.郑和下西洋的经过(时间、次数、出发地、最远到达哪里)?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5.“倭寇”指什么人?明朝抗倭的民族英雄是谁?

6.哪个国家最早侵略了澳门?他们是怎样侵略的?

设计理念:学生充分地阅读教材,明确本课的基本知识点,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不是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

【自学检测】:(包括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

1.通过识别郑和的图片,进一步从教材中了解郑和及“西洋”的地理位置。

2.郑和下西洋。师生合作,完成郑和下西洋的盛况表格。

3.小组讨论“动脑筋”郑和为什么能实现远航?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优秀人物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素质。

4.与西方新航路的开辟进行横向比较,引导学生归纳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在比较中将重点解决。

教师小结: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明代与世界友好交往的典范。但是,在中外友好交往的与此同时,还有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一些英雄事迹。下面让我们走进戚继光。

知识点二:戚继光抗倭

1.先了解什么是倭寇,通过童谣等材料了解倭寇的危害,学生介绍戚继光及他的英勇事迹,进而理解他的诗句。

2.探讨戚继光为什么要抗倭及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明确“民族英雄”的概念,在爱国主义情境中使重点突出。

教师小结:能看出当时戚继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他领导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在东南沿海遭受外来入侵的同时,我国还有一处地方也正受到西方殖民者的骚扰。通过自学,大家说是哪个国家?

知识点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设置问题:为什么澳门被称为“妈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讲述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欣赏“澳门回归”的图片(配《七子之歌》音乐),渲染气氛,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增强民族自信心。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联系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对明朝对外关系的走势加以分析。在对外交往中,一直交织着和平交流与矛盾冲突,而和平交往是主流。

【板书设计】:明朝前期明朝中后期(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中外友好交往中外矛盾冲突

【当堂检测】:检测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1.选择题2.填空题检测方式:

A.抽查B.默写C.同桌互考D.背诵

四、教学反思:这节课整个过程都是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达到了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与检测手段都是为了能让学生达到堂清的目的,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稿】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

反思历史中的“读讲议练”

河北人民版《历史》七年级(上下册)教科书解说提纲

第二次鸦片战争 -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第一册《秦帝国的兴亡》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

图说历史:《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现世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说课材料

《秦帝国的兴亡》说课稿

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经验与反思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