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故事时间”教学实践初探

“故事时间”教学实践初探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9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提出,要让初中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有鉴于此,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设置了“故事时间”。初中阶段历史课与故事关系紧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通过讲故事能有效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并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我在每节课专门设“故事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尝试从“无主题故事”到“主题故事”,再到“主题故事结合个人观点的讨论”,乃至自己做“小先生”。整个过程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切入,渗透着对学生史料整理、综合判断等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为形成探究学习能力做好铺垫。

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初中教学目的,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线索、了解重要历史史实。而“讲故事”要讲得好,讲得清楚,就必须把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这本身就是一个梳理线索、处理史料的锻炼过程。而且,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分析故事,能养成历史思维习惯,使历史课走出“听”、“划”、“背”的误区,体会到自己是历史知识的体验者、质疑者、感悟者。

具体实践操作过程

首先,从初一开始每节课预留5分钟作为讲故事时间,由一位同学走上讲台讲一个历史故事给全班同学听。之所以从初一开始,是因为能力培养是一个积淀的过程,需要时间,而且初一学生最易被调动。常常是初一满堂举手,同学拼命把手往你眼前伸,到初二举手就变的少了,初三几乎没有。所以尽早养成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二、初三就会有良好的课堂氛围。

主讲人由全班集体推荐,当堂推荐下一堂的主讲同学(约有3天到一周准备时间),每次推荐最好不要重复,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被推荐人有拒绝的权力,教师尽量鼓励学生选择尝试而非拒绝,珍视同学们的信任。故事内容没有任何特别限制,只要是历史故事,积极健康即可。作为奖励,每个讲故事的同学都将获得平时分数的加分,特别优秀的可获得教师的小奖励,如:一块巧克力,全班也会自发的为其鼓掌。

学生都会觉得这事新鲜,为之兴奋,会积极主动搜寻阅读各种书籍,如《上下五千年》、《历史名人小故事》到《故事会》、《山海经》等。选取故事后反复熟悉精心准备。但真正走上讲台面对几十双眼睛时,往往再难重现课间神侃的风采。要么照稿宣读;要么两眼紧盯地面或天花板,背课文般越背越快;如果忽然忘了某个人名、故事环节、时间,就会顿觉紧张,而且越紧张越想不起来,越想不出越紧张,陷入窘境。还有学生会不自觉地出现各种小动作,或反复重复一些不必要的连接词。上述种种都是最初阶段常见的现象。

这时,教师须提供大量帮助,有许多事要做。为学生寻找资料提供便利,帮助学生选择故事(能在5分钟内较完整的表达清楚的故事为最好)。同时还要抓住适当时机点拨应变能力及表达技巧,如突然忘记时如何冷静处理自圆其说,以及纠正学生在表达上的一些缺点,如反复使用的口头禅,习惯性的动作等。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实践,“故事时间”已广为学生接受,成为他们非常期盼的5分钟,成为历史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多数学生不再胆怯。此时教师开始对故事的内容提出主题要求,即确立一个主题内容或人物,连续几节课要求学生收集讲述相关内容的故事。如确立的主题人物是曹操,则连续几节课的故事内容都要求是关于曹操的。

“主题”可由教师选定,也可由学生集体确定。选择主题的基本原则,一是资料收集容易,学生有话可说;二是学生兴趣比较集中的人和事。例如,选择“曹操”就符合这两条。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讲述故事时加入个人的感情色彩,在结尾加上个人的主观评述;主讲人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结合成小组推荐代表主讲,其他组员则帮助收集资料,小组间的竞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节课预定下节课的主讲人,以便学生准备。因为要求提高了,讲述者可获得双倍的加分,讲述最好的小组可获得教师的一份小奖励,小组成员也可获得加分。教师同时提倡并鼓励小组成员以小品的形式演绎故事。这样既给讲述者加了担子,也扩大了参与面,让全体同学都行动起来了。

课下的帮助包括:指点寻找资料的线索、联系图书馆借书,发动学生家长,指导上网查询,提醒注意材料选择的实用性和效率。

另外还要对学生的一些自相矛盾或极端的观念、评价提出质疑,供全体学生思考讨论。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同学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来看待故事中的历史,并形成了一定的历史分析判断能力。

2至3周后总结前一阶段的主题故事,专门抽出半节课或一节课结合已学过的课文来讨论、评价,培养学生整理史料、综合判断、客观评价的能力。如上过了三国鼎立的课,完成了一个阶段主题故事“曹操”的讲述,请同学们评述一下:你认为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可先小组讨论交流。

由于同学们听到、看到了大量关于曹操的故事和资料,很有自己的想法,因而课堂上发言积极踊跃,甚至常有争论。有同学认为曹雄才大略“挟天子以令诸侯”,颁“屯田令”发展有道;有些同学认为曹操爱才,招贤纳士,特别是他对关羽的态度更可见一斑;有同学认为曹操骨子里是妒才的,他的爱才是为了现实的利用价值,更多的是做给别人看的,不然他怎么会杀杨修呢?有人认为他多疑且心狠手辣,这在他与陈宫逃亡途中杀朋友全家表现的淋漓尽致;有同学提出,曹操身上也不是没有一点人情味儿的,不然他不必费那么大力气救蔡文姬回中原;有人认为他虽雄才大略,但同时为人奸诈,所以说是一代奸雄,他的奸诈从京剧中他的脸谱便可一目了然;有同学说,无论如何他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时,我再提出“到底如何评价呢?是好还是坏?”来引导学生提出恰当的观点。学生们发现历史人物很难简单地说好人、坏人,人总有多方面的,评价人要客观,功过分明。我很高兴学生能提出这样的看法。我告诉学生们:“很好!就好比在座每位同学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闪光的地方不同,有人成绩好、有人品德好、有人手巧、有人热心、有人身体素质好,老师希望大家能经常看到别人的闪光点,不妨借鉴一下,使自己的闪光点更多更亮。”

整堂课学生表现得很激动,每双眼睛都那么明亮,充满兴奋。“讲故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己整理史料、判断史料得到自己观点的能力,而且学生认识到对人物的评价,要主客观结合、全面科学的分析,古今中外都一样,看人看事不能简单化、极端化、模式化。

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有些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有很大提高。这时教师可寻找一些学生平时了解比较多,比较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学。

例如:甲午战争一节。教师将学生按性别分成两大组,各派一名代表,上课时,学生上讲台当老师,并拥有老师的一切权威:讲解、提问、批评开小差的同学。这样的课堂,提问会更踊跃,甚至出现质疑,因为在听讲的学生心目中台上也是平等的同学,所以提问无所顾忌。这一方面可以更充分地反映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教师备课时难以预料到的;另一方面,听课的学生更放松,思维更活跃,更愿意也更敢于参与教学;第三,对上课的学生而言,备课、讲解、设计提问,本身即是一次最好的深入、细致的学习过程;第四,因为分组,竞争性强,就要尽量找出对方的不足,必须准备充分和认真听讲。结果课堂气氛活跃,知识点掌握牢固,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当然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教学重点的把握、落实;讲解的清晰性、连贯性、权威性在不同的班级由于学生的差异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包括教学参考,随时回答主讲同学在备课时遇到的问题;并在学生讲课后予以小结和点评。

思考

首先,从实践的效果来看学生普遍提高了对历史和历史课的兴趣,尤其喜欢“故事时间”。若哪节课出于某种原因“故事时间”被推迟了,他们会“耿耿于怀”。学生变得更乐于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大大提升。初一第一学期考试前若无复习课,平均成绩就会很不理想,但到初二考试前都不上复习课(包括期中、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常会超过教师的预计。

其次,依赖型被动接受学习向自主型探究式学习转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结合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特点,是一个值得继续尝试应用完善的手段。

第三,“主题故事”大多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收集资料,推荐代表主讲,小组间进行竞赛。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学习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

第四,讲故事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流畅的语言表达需要词汇的积累和得体的运用,这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严谨、有条理的思维。同时,一个初中的孩子是否愿意开口,是否敢于开口,对其性格的培养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事实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而各门学科都应予以重视。

当然实践过程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设置拒绝权,本意是为避免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但也造成了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重复推荐,一些同学则坚持使用拒绝权,一直没有走上讲台。如何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是一个有待于继续探索的问题。

【“故事时间”教学实践初探】相关文章:

第五课 “海内存知己” 教学设计示例一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反思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教学设计

导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2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设计示例三

民国时期的文化(二) 教学建议

抗日救亡运动 教学建议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教学设计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