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民国时期歌谣起源问题研究的辨析

民国时期歌谣起源问题研究的辨析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2-02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起源问题历来都是学术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对象,也是他们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因为追根溯源,能够让我们揭开事物神秘的“面纱”,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事物、更准确地把握事物、更有效地引导事物的发展。同样,对于事物起源的各种推测的探讨也有利于我们了解事物的多元发展,推动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歌谣的起源问题一直是学界的关注对象,也有许多学者尝试性第去探究歌谣的源头或歌谣产生的原因。而歌谣表现问题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歌谣起源的研究。因此,对歌谣起源和歌谣表现的梳理可以加深我们对歌谣性质与内容的了解,推动歌谣研究的深化和细化。

一、歌谣起源研究的现代意识

通常,我们在回答歌谣的起源时或歌谣的来源时,总是从歌谣的功能或作用及对歌谣产生场面的描绘性记载中去推测歌谣的来源。这是探究歌谣起源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我们还可以从歌谣的创作机制的角度去研究歌谣的起源,即利用已有的歌谣资料从人的角度或创作者的角度去推测歌谣的起源。西方的现代文明告诉我们:自从与动物界彻底分离后,人类就不断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以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从而得以生存、繁衍后代。这引发了当时刚触及西方现代文学的学者的思考,他们从传统的客体研究角度转向对主体的研究。而对于歌谣研究起源研究而言,将歌谣主体的人的作用作为研究视角不得不承认是当时学术研究的一种突破。在他们看来,究竟是什么人,运用什么方式,出于什么目的,采取什么手段,才使得歌谣得以产生、传播和发展?在现代歌谣学建立之初,这种研究思路曾得到一些人的认可,更有诸多学者就此展开对歌谣起源的探讨。其中,傅振伦的歌谣起源研究最具有现代学术意义,他是从现代学科体系发展的角度对歌谣起源问题进行研究的。

傅振伦在《歌谚的起源》一文中论述了歌谣的起源问题。“歌谣是一种无一定记载的民众所作的押韵诗歌,所以大多数歌谣的起源,除了从他的内容,有点痕迹可考外,可说是无处可考,至于谚语的起源,更难找了。”[1]他认为:“我们也只能从形式、内容去考求他们的起源,加以推定罢了。”[1]他强调了歌谣内容和形式在研究歌谣起源中的作用,他的论述却以歌谣主体的人为中心,歌谣的一切内容和形式都是为人的需要而不断地转变。因此,傅振伦从三个方面对歌谣起源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就是歌谣的创作者。歌谣的创作者是人,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创作歌谣的人;只有那些特殊身份、特殊职业和特殊经历的人才能够成为创作歌谣的人。他说:“据我个人看歌谣谚语的经过,创作歌谣的人,可说是”六种人:小学生、儿童、乞丐、说书的、杂耍游戏的人和妇女。

其次,创作歌谣的动机。人类与动物界的区别之一在于人类的每一次创造、每一项发明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在于满足人类某方面的需求。就歌谣而已,无论是较早的生活歌还是晚期的滑稽歌都是源于人类的需要。他认为,人类创作歌谣出现五种原因:“有些歌谣,是一般劳动界的人造的,用意不过,减少他们的劳苦,歌咏忘苦而已”,“有些歌谣是当无聊之时,信口吟咏,用以自慰,用以消遣,或用以写自己已受的痛苦和冤屈”,“有些歌谣是助兴的,这类歌谚多半是,与乐器相伴”,“有的歌谣是为穷人赖以谋生而作的”[1]和毫无修饰、不加润色、自然质朴的童谣。

再次,创作歌谣的方法或方式。歌谣是民众的作品,是一定地区多数人说熟知和歌唱的。但歌谣通行于某一地区必有一个过程、一种经历。“这种经历可以说就是歌谣的所由成,也就是新歌谣的方法。”他认为新歌谣产生的方法或手段大概可以分为:抄袭或仿效、改变、仿效及联合、格式之仿效、扩大歌谚之范围之仿效、缩小古歌谚之内容和无意义歌谣的仿效。用他的话来说:

歌谣之所成,抄袭及仿效,仿效之法不同,可分――

(1)仿古谚语形式(如对偶式及句构造外表之形式)

(2)仿古意以造歌谚

(3)仿其他歌谚,而改变其形式而造者

(4)扩大歌谚范围或缩小其内容者

(5)无意义之仿古[1]

尽管傅振伦从创作者、成因和创作者用的方法三

个方面回答了歌谣的起源问题,但是他论述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歌谣起源问题,而是现代歌谣的起源。这从他的论述依据、参考对象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就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在列举歌谣创作者时曾说:“据我个人看歌谣的经验”,这就说明他的参考对象是当时的歌谣研究现状,即现代歌谣运动以来的歌谣研究及他本身对歌谣的理解。他所认为的歌谣创作者如小学生、说书者、乞丐等下层民众是社会发展都一定时期的产物,而在歌谣产生的原始社会时不会存在的。至于后面所谈的“歌谣之所以成”和“歌谣之所由成”同样是社会发展后的表现。因此,傅振伦的歌谣起源研究是现代意义的起源研究,而不是传统的追根溯源的研究;但他的这种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于现代歌谣研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立足当下,关注传统问题。

二、歌谣起源问题之歌谣功能方面

有人说:“艺术源于劳动”。这是因为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劳动将人类与动物界彻底地分离。这就造成凡属于艺术范畴的一切形式都源于劳动的观点;而且这种看法在中国存在许多年,似乎已经成为定论。“近年来,随着学术思想的空前活跃,已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歌谣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一直是中外学界探索艺术起源的途径。他们认为:歌谣起源问题的解决能够为艺术其他形式提供参考。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有关歌谣的起源说法可为五花八门、名目繁多。“有关专家学者在论述歌谣的起源是,往往对其中某一类实践活动有所侧重,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探讨歌谣的起源,建立了不同的学说”。[2]P29赵晓兰在《歌谣学概述》中列举了有关歌谣起源的几种代表性的说法: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宗教说和劳动说。其实,早在20世纪初期,一批深受西方文明影响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就歌谣起源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只是反映了歌谣起源的某一方面的线索而非全部,但是了解这些看法对当前活跃学术思想、推动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民国时期歌谣起源问题研究的辨析】相关文章: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 教学设计示例

义和团运动 教案

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

第二册雅典的民主

人类历史的开端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战火中飞出的歌——漫谈国歌起源

历史课程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 前言部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