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5-26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以下是查字典历史网为您推荐的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知识

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占城稻的引进、棉花、茶叶种植的扩大。丝织、制瓷。经济重心的南移。

2, 培养阅读、归纳、比较、想象能力。

3,强调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1, 南方商业的发展;

2, 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是否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教学环节教师、学生双边活动添加栏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板书课题。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 环境:相对安定

2、 劳力:大量增加

3、 技术:不断进步

4、 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开发不是从唐朝开始的。(南朝后期,南宋完成)

二、经济繁荣的表现

(一)、 农业发展

(1)农作物品种的改进

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站在江南地区推广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苏湖熟,天下足

(3)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4)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很多茶园。

总之,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二)、 手工业兴旺

1,纺织业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2)棉织业:从汉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宋代制瓷业的发展

3,宋朝造船业的发展

(1)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2)造船业最兴盛的城市是东南沿海的广州 泉州等地

(3)宋朝时的海船已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三、南方经济的繁荣

1,商业发展的条件:农业 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剩余产品增加,进入流通领域,一部分投入国内市场,一部分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利润,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城市的繁荣。

2,商业都市开封 临安

3,繁荣的海外贸易:

(1)原因: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经济条件。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的应用更进一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2)情况: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南岸。

(3)影响: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4,纸币的出现交子

(1)纸币出现的原因:宋朝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但原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纸币的出现时商业发展的需要

(2)交子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纸币出现的作用: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5,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板书与作业设计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经济繁荣的表现

(一)、 农业发展

(二)、 手工业兴旺

三、南方经济的繁荣

教学反思及教后记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相关文章:

第二十课 现代文化 教学设计示例

第5课 奴隶制发展的西周

第4课 君主专制政治的顶峰

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材教法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十八课 世界经济的发展 教材教法

第3课 氏族公社时代的居民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