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示例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示例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5-27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以下是查字典历史网为您推荐的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示例,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示例

复习提问: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在用人方面有什么共同点?(注意任用贤才,选拔有才干、有道德的人当官。)

设问过渡:隋朝之前,怎样选拔官吏呢?原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能当高官。(所谓高门就是高等的意思。)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的人当上高官之后,就要知恩图报,往往利用职权来维护推荐者的特权,不利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所以,隋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实行有效的统治,废除了旧的选官制度,创建新的选官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叫做科举制度。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科举制的诞生

学生阅读15页课文、插图和资料,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隋文帝开始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分科考试)

2、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正式诞生?(隋炀帝)

3、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过渡讲解:科举制建立之初的隋朝,选拔的人数不是很多。后来,经过唐初几位皇帝的完善,通过科举制度录取了很多有才学的人。

科举制的完善

学生阅读16页课文和插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

1、唐太宗怎样发展科举事业?(扩充国学规模)

2、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是科举制度的最大获益者。)

3、武则天怎样发展科举事业?(开始实行殿试,在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应举者。)

4、唐玄宗怎样发展科举事业?(把诗赋列入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八次亲自殿试应举者,录用了很多有才学的人。)

5、结合第16页动脑筋:它类似于我们今天哪一种题型?(填充)你怎样看待这种题型?(有助于强化记忆,但不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见解。)

6、学生阅读16页小字部分唐玄宗处理曳白者和15页导入框李昂羞李权的故事,思考回答:这两件事说明科举制度讲究什么原则?(公平,真实。)

过渡讲解:因此,科举制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的影响

1、学生根据18页动脑筋:唐朝进士科考诗赋好不好?(好)为什么?(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后来唐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2学生阅读18-19页课文,按19页活动与探究2: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它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可以激励人们用功读书,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3学生阅读19页自由阅读卡,思考回答:最大最重的石头书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读书人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认真攻读儒家经书,防止传抄错误。)

4学生按18页活动与探究1:李德裕态度如何?(反对科举制度)他的话有理吗?(他这些话不妥。因为熟悉朝廷事物和礼仪只是有利于从形式上办好朝廷的事情,并不是当官的必要条件。)

5、学生根据17页归纳:隋唐科举制度从哪三个方面对当时封建社会产生了影响?(用人制度、教育事业、文学艺术)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完成填充图册7页相关内容。

2、提醒学生预习第5课《和同为一家》。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示例】相关文章:

第六课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案设计示例二

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教学设计示例(二)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设计示例三

第十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七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二课 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设计示例

神圣抗战的开始 教学建议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