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题精选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题精选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2-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小编准备了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题,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共48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下表)

1. 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①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定单数量急剧增加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③外国在华创办的工厂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④清政府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这一举措()

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

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D.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调整

3.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它()①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②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③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④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苏州B.重庆C.上海D.沙市

6.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今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你认为这一政策最有利于

A.洋务派 B.小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外国资本家

7.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公和永缫丝厂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B.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C.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D.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8.《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解决这种态势的方法为

A.学习俄国,走十月革命之路B.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C.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掀起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洋货

9.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它对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有( )

①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化②使中国社会的性质特殊化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④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⑤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史上近代化的主导力量⑥使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

10.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在哪些领域发生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形势简要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

11.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12.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由国内到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2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材料三】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5.1%上升至l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摘自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四】事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了一种杌齁不安(注:心情焦灼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2)据材料三、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10分)

(3)对照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特点。近代中英两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当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有何启示?(6分)

14、(3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道光年间,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正像商人捐纳官衔那样,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中国从来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慨。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在哪些领域发生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形势简要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10分)

(2)概括指出材料所体现的上述变化的特点。这些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1分)

(3)在这些变化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有人说它是欧风美雨的结果,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并说明理由。(9分)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共48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D

B

C

C

D

C

B

A

D

A

13、(1) 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或工业革命后大大加快)。(2分)

主要因素: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推动。(4分)

(2)西方列强的侵略;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小农经济破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10分)

(3)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相对迟缓。应不断加快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并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形成合力。(6分)

14、(1)变化:食(吃、饮食)、住(居住、楼房)、行(出行、交通)、经济结构、阶级(阶层)、社会风尚、习俗、女权运动(妇女地位、妇女解放)。(5分)

原因:①西方近代文明传入、欧风东渐的结果。②社会政治运动的推动。③政府政策的调整。④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⑤西方新思潮的传入,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5分)

(2)特点:西(方)化(半殖民地化)、商业化、平等化。(3分)

影响:①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开阔了人们视野,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②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④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8分)

(3)赞同(1分)。理由:从它产生的条件来看,正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的解体,在客观上为它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从动力上来看,它是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从产生的时间来看,它产生于鸦片战争后的六、七十年代;而且从它分布的地域来看,它最初分布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的东部沿海地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一般被认为产生明朝中后期,几百年来没有成气候,也正说明了这种观点。(9分)

不赞同(1分)。理由:从它产生的条件来看,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动力上来看,它是一部分地主、官员、商人受洋务运动的诱导,受利润的驱使;从它分布的地域来看,它最初分布在交通、劳力、市场更优越的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从它产生的途径来看,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靠内因起作用(9分)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题精选】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复习冲刺的三大妙招

高中历史选择题应试策略和技巧

高中历史单项选择题审题策略和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探寻“公式法” 答题模式

高中历史学习记忆方法初探

高中历史会考方法浅谈

高中历史概念辨析汇编(三)

高中历史简单易行的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答分类指导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五步走

最新历史
热门历史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