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上学期高一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2014

上学期高一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2014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大家把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题,从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学懂,下面是查字典历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学期高一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2011年4月5日,农历三月初三,在黄帝故里新政举行拜祖大典。这种祭祀先人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2、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权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3、九鼎即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利的象征

4、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5、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6、《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其中最长久的主要原因是周朝实行了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 B.建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8、嬴政统一全国后,改革制度,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者诏,并在重要物品上铭刻诏令。右图为刻有诏文的权,显示了

A.嬴政功盖三皇五帝 B.皇权不可僭越

C.效法商周制度的核心 D.秦重视商业发展

9、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掌承天子,助力万机的是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廷尉

10、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秦朝能够完成这一工程是基于

A.小农经济的兴盛 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工匠水平的高超 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11、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实际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12、西安临潼秦陵兵马俑的历史图片在班上展览,引起了学生热烈讨论。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

A.再现了秦朝的强盛国力 B.暴露了秦始皇的奢侈残暴

C.体现了秦民的勤劳智慧 D.反映了秦朝人民的保守落后

13、《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伯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

14、关于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监察制度是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制度,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B.隋唐时期的门下省主要职能是监察和谏议

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了决策的失误

15、政论家认为,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 D.三司掌管财政

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总结的上学期高一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上学期高一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2014】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复习冲刺方法

改变史学观念 妙解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方法

历史学习:高中历史五种记忆方法

京翰教育名师总结几点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记忆方法荟萃

高中历史考试经

高中历史必修模块学习目标

高中历史学习的思维定势和误区

高中历史学习记忆方法初探

最新历史
热门历史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