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第二学期高一期中历史考试卷

第二学期高一期中历史考试卷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9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历史是,也本应是爱国主义的基石,是实实在在的对祖国的爱,而不是充斥于胸而束之高阁的那种爱国主义。小编准备了高一期中历史考试卷,希望你喜欢。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筒车 B.耧车 C.曲辕犁D.水排

2.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

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3.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4.《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 ②③④ B. ①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②③

5.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者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6.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富商凭借长途贩运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B.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交子

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珐琅彩

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商人

7.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8. 高一学生张伟同学在《吕氏春秋上农》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其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与下列哪一政策相似

A. 抵制兼并 B. 重农抑商 C. 专卖制度 D. 闭关锁国

9.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10.乾隆二十五年,清政府发给某商人一张海外渡航证明书,对其体现的政策理解错误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11.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一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12.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3.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它也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是从哪一国家手中夺得该殖民地

A. 葡萄牙B. 西班牙C. 荷兰D. 法国

14.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这反映了当时的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15. 假如你是17世纪时著名的印度印刷业中的一员,将受雇于荷属东印度公司,为该公司绘制航海地图。受雇后,你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航海图上的信息外流。荷属东印度公司这一做法最主要是出自何种考虑

A.战争因素 B.商业因素C.文化因素 D.外交因素

16.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17.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的发现 B.中西交流的加强

C.工业革命的需求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8.《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就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的需求。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

①生产与资本集中的规模正在扩大

②金融资本对当时的经济生活具有决定性作用

③不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④克服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无计划生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19. 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20.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 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D.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1. 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 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B. 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 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D. 使用机器生产还是使用手工劳动

22.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3.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4.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 主人公出身低微 B. 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 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D. 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25. 某校高一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以命运坎坷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题。在他们得出的以下结论中,你认为与史实不符的是

A. 列强经济侵略既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既有阻碍作用,客观上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C. 在1912-1919年期间,发展速度较快的民族工业有纺织业、面粉业、钢铁业 D.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26.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A. 千呼万唤始出来B. 小荷才露尖尖角

C. 忽如一夜春风来D. 无可奈何花落去

27. 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春联中,反映建国后50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A. 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 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28.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29.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30.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说: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就曾经两次中断、倒退。第一次是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国现代化进程当时倒退了20年左右;第二次是中国现代化在那个时候出现极其重大倒退。第二次倒退是指

A.19501956年 B.19571965年

C.19661976年D.19782008年

31. 实现四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一切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文中革命的含义

A.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 B. 社会制度的变革

C. 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D. 实现生产力的飞跃

32.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使用近30年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我国

A.棉布生产供过于求 B.完全通过市场手段调配资源

C.全面迈向小康社会D.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33. 《人民日报》:48年时间,67本日记。从1959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当年生活的点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留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

B. 反映了建立农村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

C. 该农民对自留地有使用权

D. 该农民对自留地有所有权

34.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了煅炼,从中吸取教训,将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邓小平谈话的国际大背景

B.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必然的,是件好事

C. 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

D. 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5.有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两次会议

①都是在左倾错误导致革命或建设失利的情况下召开的

②都纠正了左倾错误,实现了转折

③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④都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36.某学习小组以某一城市近现代的发展为研究课题来见证中国的复兴历程。下面是其收集的相关材料,据此可判断这座城市是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较早的聚集了近代中国各种类型的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厦门

3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走向对外开放,其中江苏连云港、福建厦门、上海浦东和海南全省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应是

A.连云港、厦门、海南、浦东 B.浦东、厦门、连云港、海南

C.厦门、连云港、海南、浦东 D.厦门、浦东、连云港、海南

38.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宅

B.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C.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

D.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39.2001年10月底,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84894个,合同外资73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59亿美元,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这主要得益于

A.中国综合国力提高B.资本流动国际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D.世界银行长期代款

40. 2008年10月,15家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②和雄起。其中①和②两条对其余8条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它们应该是

A. 西部开发 解放思想B. 入世 市场经济

C.对外开放 大国崛起D.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4分,第42题14分,第43题12分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只)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⑴ 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4分)

⑵ 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2分)

⑶ 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分)

⑷ 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4分)

42.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是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始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

⑴ 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4分)

⑵ 全面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4分)

⑶ 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2分)

⑷ 假如你是1916年的某报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2分)

⑸ 下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2分)

43.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从中国的近代屈辱到现代崛起的艰难历程中得出的基本结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货非衣食所急。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材料二: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闽东南)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1985 年1 月31 日)

请回答:

⑴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何种考虑?(4分)

⑵ 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2 分)

⑶ 材料三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⑷ 上海浦东开发是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而早在 20 世纪初中华民族不少仁人志士就提出了开发浦东的最初设想。开发浦东的美好设想在20 世纪初难以实现,而在20 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4 分)

高一期中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2345678910

ADADCDCBAA

11121314151617181920

AACCBBCACC

21222324252627282930

ACCCCCCAAC

31323334353637383940

ADCBBACBCD

二、非选择题:

41. (14分)

⑴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4分)

⑵农工商皆本;重农仰商。(2分)

⑶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为维护封建统治。(4分)

⑷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2分)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或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2分)(注:只要考生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

42.(14分)

⑴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2分)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2分)

⑵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任答三点即可给4分,如答两点则给2分。)

⑶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2分)

⑷荣氏面粉,中国人自己的面粉。(广告词中必须含有爱国抵制洋货价廉物美等类的主题,否则即为不正确。)(2分)

⑸诚信经营、诚实守信等。(2分)

43.(12分)

⑴材料一主张闭关锁国。(1分)阻止外国入侵,防止内外勾结。(1分)材料二主张在维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1分)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解决资本短缺问题。(1分)

⑵材料二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三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分)

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2分)

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艰难;(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浦东的实践创新提供了可靠的精神财富和支柱。(2分)

高一期中历史考试卷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二学期高一期中历史考试卷】相关文章: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

学好高中历史的七个关键方法

怎样学好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答题答题要诀

高中历史世界史四言记忆法

高中历史会考方法浅谈

教你如何解答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年代记忆法十大方法

准高一同学必知的高中历史记忆方法

高中历史知识的记数记忆法

最新历史
热门历史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