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4高考历史必修总复习3

2014高考历史必修总复习3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6-20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

理论来源:西方基督教影响

组织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宣传

2、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1)兴起标志: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

(2)永安建制:1851年,分封诸王,初步奠定太平天国政权基础,但也反映农民阶级封建意识浓厚的局限性,对以后革命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3)全盛:北伐(最终失败),西征、天京突围的胜利。

(4)定都天京: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5)转折点:1856年天京变乱

(6)失败:1864夏,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治国方案

相同点: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政治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都由于形势所迫,没有能够实行。

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时间

1853年发展强盛时期颁布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1859年冬衰落时期干王洪仁玕提出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振兴太平天国

内容

A、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分配方式: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分配方式: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的产品分配原则。C、理想目标: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政治:中央集权,广开言路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文教:奖励技术发明,兴办学馆

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评价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落后性:其实质是建立一个以平均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个体生产为基础的落后的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与当时求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相违背。

空想性:同归圣库,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加上当时的战争环境,这个制度根本无法实施。

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漠视土地问题,未能满足农民群众渴望得到土地的迫切愿望。

空想性: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并未实行。

5、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失败原因及意义

(1)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2)失败原因:主:战略的失误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

(3)功绩:深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4)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但他们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二、辛亥革命

1、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阶级: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资初步发展,民资队伍壮大。

(3)思想基础:民主思想的传播。

(4)组织上: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同盟会的成立,标志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军事基础: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5)契机:四川保路运动的兴起。

2、爆发武昌起义

⑴时间:1911年10月10日,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⑵爆发:1911年10月10日,光复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⑶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⑷成功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

3、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

(1)成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2)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3)政府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4)法令措施:

①移风移俗的社会改革②保护民族资本主义法令措施

③《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

A目的:为限制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B主要内容:主权在民。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的发展。三权分立构建政治体制。体现了反对专制,实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责任内阁制。主要目的限制袁世凯专权。

C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⑤对风俗习惯的革故鼎新与激浊扬清都是空前的;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思维拓展】

①辛亥革命成功的依据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③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1919、5、4

(1)原因:根本原因:北洋政府的腐败统治。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2)过程: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初步胜利的表现是北洋政府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A.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条件:

A.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B.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干部和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D.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

内容:A.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B.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影响:中共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上海)

A.依据:对中国社会性质(两半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动力(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正确分析。B.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共一大已提出过)。C.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A.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B.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C.影响: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国民革命(大革命)

(1)背景: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强大B.中共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C.孙中山的转变: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与中共合作;D.共产国际的推动和帮助

(2)兴起的标志: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

A.会议内容:通过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B.会议的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兴起。C.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因其若干基本原则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一致)

(3)高潮:北伐战争,1926年7月1927年初

A.过程:连克武昌、九江、南昌,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迁都武汉;又直捣南京、上海。

B.失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局部失败)。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彻底失败)。

C.失败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客观)和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主观)。

(4)意义: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勇敢,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国民革命的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4、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实践:①工农武装起义

A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B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

②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秋收起义后,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3)实践:开展土地革命:

①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②意义: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同时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积极参加红军,壮大革命力量,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5、红军长征(19341936)

①长征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②长征过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③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内容:A纠正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B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长征意义:A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C长征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6、抗日战争(前一标题中已述)

7、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81946、6)

主要事件:重庆谈判、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战略反攻: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4)战略决战:1948年秋-1949年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1949年春地点:河北西柏坡,

内容:党的工作中心乡村转移城市(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确定全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农业国变工业国的总任务等。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8、新中国成立

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讨论新中国成立,10月1日,开国大典。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2014高考历史必修总复习3】相关文章:

高考文综历史客观题复习攻略

高中历史与政治学习方法比较

高中历史快速记忆八法

高考历史组合式选择题解题方法

高中历史复习冲刺方法

高三历史冲刺阶段复习提高技巧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详解

高三历史期末复习备考详细计划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