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2016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2016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6-20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价值,历史也不例外。小编准备了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主义中央集权制

1、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制度(中央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大权,都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全国各种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主义与中央集权有密切的关系,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是皇帝代表了政权,中央集权就是以皇帝为中心,皇帝可以在中央高度地垄断一切权利。包括秦汉在内,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国家形式就是****主义和中央集权紧密联系,皇帝个人既体现了****主义,又反映了中央集权的贯彻。

2、形成原因和条件:

原因:A、经济上: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B、政治上: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以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同时也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C、思想上:战国时法家韩非子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的思想,为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奠定了理论基础;D、实践上:战国时商鞅变法,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其中地方上建立县制的规定,强化了国君在政治上对国家统一的权力。这为秦建立****主义中央集权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客观条件:A、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和周王室的软弱无力是历史的教训,也是这种制度产生的客观历史背景;B、秦的统一和强盛。

3、演变历程:(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各国的变法运动、法家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2)、秦朝:正式建立(秦朝建立起****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西汉:空前加强(汉承秦制、有因有革);

(4)、东汉:进一步加强(加强监察制度等);

(5)、隋唐: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

(6)、北宋:强化(北宋采取措施,使****主义的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7)、元朝:新发展(中央的中书省、宣政院和枢密院、地方的行省制度);

(8)、明清:达到顶峰(明朝时君主****空前强化的措施、清朝时增设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等);

(9)、反君主****民主思想的产生(李贽、黄宗羲等)。

(10)、结束:辛亥革命****了封建君主****制度。

4、特点、功能和作用:

(1)、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听命于皇帝;

(2)、功能:压迫、剥削和镇压人民的功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抵御外辱的功能;组织修建大型工程和治理严重水患等功能。

(3)、作用:A、进步性: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和我国古代文明的持久不衰;保证了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明清时期还为抵御外敌入侵提供了保证。B、消极性: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皇权****极易形成暴政、****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资本主义萌芽以后它还束缚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5、认识:A、发展趋势:一是不断调整、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B、产生根源:理论上来源于法家思想;实践上是封建国家巩固统治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2016】相关文章:

高分生建议201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重视解题方法

201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背课本目录的作用

2015-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点2016

历史2016高考复习一战后二战前东西方世界格局知识点

2016高考一轮历史复习维系统治影响后世知识点

历史2016高考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知识点

2016高考历史复习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

盘点2016年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高频考点

2016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农业知识点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