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6届高二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2016届高二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以下是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历史网一直陪伴您。

一、王安石变法

学习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三冗、两积,认识王安石变法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进行的政治改革。归纳王安石变法在富国、强兵、育才等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习王安石大无畏的改革精神。

一、变法的原因

(一)经济上: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积贫局面

1、出现背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后为防止割据和分裂,将地方行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加强集权。弊端也明显。

2、弊端表现:

⑴冗兵:①从赵匡胤开始每逢灾年将流民编入军队。

②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③为防止辽和西夏侵扰,在边防大量屯兵。

⑵冗官:①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

②每年通过科举制和恩荫赏赐方法大量授予官职。

③官吏因循苟且,相互牵制,效率低下,庞大官僚机构日益糜烂。

⑶冗费:①庞大军费官俸(冗官,冗兵)。 ②大兴土木,修建寺院。

③皇室开支不断增大。④每年给辽夏岁币。

3、产生危害:三冗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形成积贫局面

4、产生根源: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二)军事上:策略失当,对辽夏战争失败造成积弱局面

1、策略失当:

⑴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政策,一半禁军驻守京师及附近,造成边境相对空虚。

⑵频繁调动:实行禁军轮流驻守京师,形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

2、对辽夏作战失败(外患):

⑴对辽作战:太宗被动防御。1004年澶州之战胜利却订立屈辱澶渊之盟,岁币银十万两,绢20万匹

⑵对夏作战:屡败和议,给西夏岁币白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

⑶战争结果: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的威胁,还是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三)阶级关系上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统治集团矛盾尖锐(内忧)

1、原因:⑴北宋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兼并。

⑵官僚豪强变相增加苛捐杂税,拼命压榨农民。

2、影响: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此起彼伏,给北宋统治者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

(四)揭开序幕庆历新政(人物:宋仁宗、范仲淹、富弼)

1、背景:对西夏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革新弊政。

2、结果:历时仅一年多,于1045年失败。(范仲淹被罢官后创作《岳阳楼记》)

3、影响:改革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大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必被其泽。

王安石介绍

拗相公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人物形象

1、立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以致用、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

2、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言事书》请求变法

4、三不足精神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意志坚定,性情执拗

幸运的是,王安石遇到的是一个立志有所作为的皇帝宋神宗。

宋英宗之子。10671085年在位,曾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掀起了变法的浪潮。

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积极开源。

二、变法目的和性质

1、时间:1069年。

2、人物:宋神宗、王安石。

3、中心:富国(理财)。

4、目的:挽救危机,富国强兵,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5、性质:在不触动封建所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改革。

三、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法(理财之法)

1、思想和策略:

⑴对社会问题认识:

①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

②农民贫困是由于官僚豪强兼并土地和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

⑵变法的指导思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依靠农民积极开发自然资源,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2、具体举措(商业措施:均输法、市易法。农业措施: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

内 容

作 用

均输法

发运使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需要情况,就近采购。

①政府物资需求和东南物资供应得到配合;

②纳税户不合理负担有所减轻;

③节省运费和购价,增加财政收入,也避免囤积居奇。

市易法

①政府设立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市场短缺时再卖。

②商贩向市易务缴纳抵押品,可成批赊购官府的货物到各地出售,半年一分利息。

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青苗法

各州县在每年青黄不接时,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并加收20%利息。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免役法

废除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官府差役办法,改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

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扩大了生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农田

水利法

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其工料由当地居民按照户等高下分派。

农田水利有了很大发展,大量薄地变良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方田

均税法

政府重新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赋税负担的依据。

克服官僚地主隐产逃税,田赋不均的弊病,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二)强兵之法

将兵法

①对禁军精简裁并,整编后军队进行训练;②各路设置负责操练的将官,教阅戍守当地的军队

改变了更戍法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军队战斗力。

保甲法

①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②农闲保丁操练,夜间维持治安。

壮丁受到军事训练并和正规军相参为用,国家养兵费用减少,财政负担减轻。

保马法

废掉依靠政府的牧马监,由民户代养官马;同时以优惠政策,使民户踊跃养马。

节约朝廷开支,降低马匹死亡率。

军器监

在开封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

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产量提高,数量足够十年之用。

(三)育才之法

1、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认为科举的变更是除旧布新的开端)

⑴内容: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取士,在《诗》、《书》、《易》、《周礼》、《礼记》中选一经。

⑵作用: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也是目的)

2、改革学校制度

⑴认识:要统一思想,培养改革派人才在于教育制度的变革和发展。(也是目的)

⑵原因:①太学作为全国最高的学府,长期以来是高官子弟装饰门面的地方,已徒有虚名。

②太学被保守派所把持,成为反对变法的舆论阵地。

⑶内容:整顿太学,把改革派编纂的《诗义》、《书义》、《周礼义》(合称《三经新义》)作为必读教材,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

⑷作用: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3、育才之法的影响:使王安石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直到北宋末年仍在太学中流传。

四、改革的结果和认识(短暂的变法)

1、改革的失败

⑴失败标志: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⑵失败原因:①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主要原因)

②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且新法实行过于急进。

③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④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⑤指导思想有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2、改革评价:

进步性:

⒈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⒉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⒊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局限性:

①它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3、变法对后世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要求改革者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和胆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还要注意用人。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16届高二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知识点】相关文章:

历史年代记忆四十七法

高中历史 谈高一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如何建立有效的知识点线索

如何深度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时间记忆六大方法

高中历史归类式学法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五步走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详解

高中历史知识要点巧记

学习历史的两个特点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