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台州中学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台州中学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摘要】多做试题,在做题当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

13.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

①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

②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③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开创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④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 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15.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

①海瑞正确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②丘浚客观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是指

A.英国与荷兰 B.英国与西班牙 C.葡萄牙与西班牙 D.英国与法国

17.学者在评价近代某个西方国家时说:“未有统领(指国家元首),现有国法。”该国家应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18.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非洲工业革命已经进行

C.非洲成为了新的市场 D.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

19.右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

的农民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

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

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

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

20.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

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

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

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1.最符合193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所戴军帽的帽徽的是

A B C D

22.有学者如此评价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美国统治当局似乎找到了一种途径,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溶为一体。一箭双雕,成了真正的受益者。”这项“一箭双雕”的举措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建立“北约”组织

23.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第II卷(非选择题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

38.(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 。……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三 “吾人仰望之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相仵(等同)乎?抑不相仵乎?此又足以系今日之怀思而惹全国之注目矣! ——《申报》1912年9月9日

材料四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5年 在论说栏内宣布办报新方针:……(2)扩充篇幅,标题力求醒目,并开始采用新闻分栏编辑法:(3)多载专电,通讯,广译外报评论。

1909年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 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 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28年 《申报》销路已超过十四万份。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蒸蒸日上。

1932年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1937年 《申报》正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年 《申报》香港版出刊。刊登毛泽东著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1946年 《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全。

1949年 《申报》终刊。中共派员进入《申报》馆,在原址出版《解放日报》。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1)根据材料一、二,《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 (2分)《申报》的祝词反映了哪些时代要求?(4分)

(2)材料三所述是《申报》对辛亥革命较为客观的反思。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反思的社会依据。(9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申报》在哪些领域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并简要说明理由。(9分)

39.(26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外城市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等西欧国家的封建城市建立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和社会分工较为明确的基础之上,城市形成后,很快发展为工商业中心。城市工商业一般都由私人经营,国家除征收一定的捐税外,原则上不干预工商业,反而积极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并不时赐予城市特权。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人身自由和财产受法律保护,有贸易自由,有资格参与市政,所以在当时有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材料二 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遂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抑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这种情况从1979年开始改变,从1979年到2000年,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平均每年提高到0.82个百分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城市的特点。(不得照抄材料)(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社会风气发生的变化(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1979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原因。(4分)1979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又是什么?(5分)

历史参考答案

12—23 A C C D A B C B D B C D

38.(26分)

(1)态度: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与赞赏。(2分)

用意:主权在民。(2分)

时代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发展、国力增强。(4分)

(2)社会依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但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民生发展步履维艰;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但未能实现民族独立。(9分)

(3)领域之一:近代政治。《申报》对20世纪上半期国内政治大事的报道和评论。

领域之二:近代新闻业。《申报》新闻编辑方法、报纸内容拓展的历史。

领域之三:近代报业(或近代民旅工业)。《申报》作为商业性报纸,在印报技术、投资方式等方面的历史。

领域之四:近代教育。《申报》的《教育新闻》栏目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评分建议:写出三个领域并说明理由,即得9分,其中“领域”1分,“理由”2分。“理由”不得照抄材料。如答其他领域且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39.(1)特点:①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的,一般是工商业中心;②政府鼓励城市工商业的发展。③市民享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利。(6分)

(2)变化:①农村的丁男妇女大量进城经商或进厂做工;②不甘于乡下务农,向往城市生活;

③进城后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渐趋近代化(西化),冲击了陈旧的传统观念。(3分)

原因:①中国的自然经济渐趋解体;②近代工业发展,雇佣劳动力的需求增加;③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服务性行业增加;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传入中国。(8分)

(3)缓慢原因:①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残破,生产力水平低;②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③1959-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④文革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4分)

加快原因:家庭联产承包制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政府政策的推动;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5分)

自选模块

9.(10分)

(1)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2分)“因信称义”。(2分)

(2)印刷术。(2分)圣经的大量印刷,信徒皆可自主阅读和独立理解,有助于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地位;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文艺作品被更广泛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每点2分,共4分)

10.(10分)

(1)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2分)。从历史文化价值角度看,是古代中华文明的独特见证。从建筑艺术角度看,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与独特风格。同时它体现了真实性和完整性(4分)。

(2)正确处理人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采取符合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的保护措施;大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等。(4分)

【总结】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大家要多练习,多整理,才能多进步。希望大家在查字典历史网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北京海淀区高三历史期中试题测试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练习

【台州中学高三历史期中试题】相关文章:

名师教你: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善用排除法做好高中历史选择题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考试经

如何学习好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选择题特殊解法10例

高中历史三大考试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解析 高中历史原因分析题解法

怎样在历史月考中总结问题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