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霍州一中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霍州一中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摘要】高三的生活是紧张的,大家要好好把握住高三,认真复习,备战高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D.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2.“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到来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 )

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D.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3.“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

A.保留习惯旧俗 B.重视法律程序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4.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 ( )

①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议会都是两院制 ④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5.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谈到了本书时写道:“其早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西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谱。”“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材料所提到的此书应是 (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6.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7.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占利军七于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世界反法西斯力互相支援和配合

8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中客观上分别符合上述思想的有

①没收官僚资本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五年计划建设 ④三大改造 ⑤大跃进运动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10.晋中王家大院(右图),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

院落123座,房屋1 118间,面积共45 000平方米。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D.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11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从这一变化中受益的国家不包括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意大利 D.英国

12.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 殖民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

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C.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D.殖民地国家应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13.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那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 )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B.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14.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15.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了“二五”计划意见书。意见书中规定“二五”所要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下面关于这一指标评价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 ②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④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6.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B.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17.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 客家民居是中国四大民居建筑之一,是研究民族、民俗、社会人文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以下是建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几种客家民居,从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①聚族而居 ③小农经济为基础 ③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④近代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

客家围龙屋 客家椭圆楼 城堡闸楼 东西合鉴式围楼

A.①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主张通过对货币供应的管理调节经济,反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1976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二战后至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了米尔顿费里德曼这一主张的是

A.二战后,经济进入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B.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C.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复苏并低速持续增长

20. 20世纪60年代,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以下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染道 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③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④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22. 学习经济史经常要求从数据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下列关于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经济发展主要特征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1990—1993 年各种类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单位:100 亿美元)

1990 1991 1992 1993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世 界 342 343 353 355 376 378 375 370

工业发达国家 245 257 250 259 265 270 256 253

72% 75% 71% 73% 70% 71% 68% 68%

发展中国家 97 86 103 96 111 108 119 117

28% 25% 29% 27% 30% 29% 32% 32%

A.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形成 B.世界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

C.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无足轻重 D.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20.下图所反映的问题,可以通过哪一机构组织进行磋商解决? ( )

A.世界银行 B.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

24.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 )

A.和平崛起 B.制度创新

C.武力掠夺 D.民主强国

25、“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宣言》。有学者提出应根据该著中原文“Aufhebung”,把“消灭”应翻译为“扬弃”。对此现象,也有学者认为应从作者写作的立足点和上下文语境中来理解。对这场争论所反映的史学认识应是:

A.翻译为“扬弃”更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意思

B.要鼓励历史研究中的大胆创新,鼓励给定论“翻案”

C.历史研究应尊重文本,并努力还原其客观真实

D.时代不同了,历史文本的含义当然也随之改变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摘自余秋雨的演讲

材料二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强大的东方邻国本可以轻易地把这些不速之客们赶回大海,但他们对希腊人的到来却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摘自《古希腊城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为什么“不主张远征”?(3分)简要分析这种特性对中华文明带来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为什么要进行海外殖民活动?(3分)这种活动对希腊文明起到什么影响?(2分)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亚欧文明的差异?(3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除郡国外,三公、九卿或列侯都有权向皇帝推选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阀阅”……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主要考诗赋,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材料四 清代科举,大致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清代科举八股文仍占重要地位,八股格式更加机械化,形式死板,内容空泛。四六骈体的殿试策,颂联套语,千篇一律,竟成了登上仕途的主要手段……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汉朝和唐朝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各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三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四回答,科举制度到清朝时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分析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2分)

(4)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有学者认为,近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寻求自立、解放和现代化。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新中国奠定国民经济基础。中国建立国民经济、工业、大学基础体系,制造出“两弹一星”。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第三阶段,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一阶段中,资产阶级在探索政治制度现代化方面做了哪些尝试?(2分)导致这些尝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分)

(2)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二阶段中,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标志是什么?(2分)这一阶段我国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2分)

(3)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三阶段中,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6分)

29. 阅读材料:(10分) 主题:现代化

材料一、 鞋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但“脚上文化”却折映了历史变迁。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结合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5分)

材料二、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判断这些推论正确与否,并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或否。(5分)

史实 推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了许多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 这标志着法国进入了工业社会。

3.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5.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B C D C D D A D C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B C D D B D D C B 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原因: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使中华民族不对外扩张也能生存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封闭的大陆环境;中央集权的形成。(3分,任取三)

影响:形成了稳定统一的政治,繁荣的经济、文化;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没有中断;造成闭塞,缺少交流。(2分,任取二)

(2)原因:因为山地较多,土壤贫瘠;海洋阻隔、海岛众多;人口增长,对生存造成压力;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的城邦布局。(3分)

影响: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先进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明;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2分)

(3)世界文明是多样的,由于各种经济、文化、生活习惯、自然环境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文明;人类文明没有优劣高下之别;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鼓励文明间的包容并处,促进其共同发展。(3分)

27、(1)汉:察举制。以品德和才能为主,后来发展到注重门第。(2分)

唐: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2分)

(2)风气: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观念:读书高贵,读书是进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4分)

(3)变化:科举制规格更为严格;文体采用八股文,讲求格式,内容空洞。(2分)

影响:使读书人不务实际,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与才干;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2分)

(4)用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必须根据社会需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治理国家。(2分)

28、(1)尝试: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2分)

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壮大;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3分)

(2)标志: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2分)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3)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只要答出任意六点即可给6分)

29、(1)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5分)

(2) (1)是(2)否(3)是(4)否(5)是 (共5分)

【总结】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大家要多练习,多整理,才能多进步。希望大家在查字典历史网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2014届高三历史期中试题模拟练习

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霍州一中高三历史期中试题】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年代数字记忆法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答三环节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问答题审题答题训练

名师指点:高中历史答题技巧总结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详解

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答题必备技巧

高中历史与政治学习方法比较

巧用数字记忆高中历史知识点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