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课汇编人民版: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课汇编人民版: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课汇编人民版: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摘要】高中生各科考试,各位考生都在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把自己调整到最佳作战状态。在这里查字典历史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课汇编人民版: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希望能够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共0分)

1.(2011年12月长春市调研12题)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下列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B.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C.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

【答案】C

【点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C项错在变革了土地所有制上,我们的土地制度仍是国有。

【结束】

2.(2011年11月浙江调研18题)从下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①近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下降

②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导致GDP出现负增长

③改革开放前,受文革等因素影响GDP几无增长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解读图表材料的能力。由1820年到1913年中国GDP及占世界的份额的变化可知①正确。由1950年到1998年中国GDP及占世界的份额的变化可知④正确。②③不符合史实。本题考查了对经济数据理解、分析能力以及教材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分析,第①项近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下降说法正确,1820年占32.9%到1973年仅占4.6%,正反映了这一结论;第④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说法正确,1998年我国GDP份额上升到11.5%,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本题选B项, 第②③项错误,材料中仅1913年GDP份额数据没能反映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导致GDP出现负增长;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材料中仅1973年GDP份额数据,不能够说明改革开放前,受文革等因素影响GDP几无增长,论据不够充分。

【结束】

3.(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21题)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A.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答案】A

【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88年,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所学史实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改变了人民公社的弊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结束】

4.(2011年9月温州十校联合体14题)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

A. 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B. 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C. 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答案】B

【点拨】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CD两项也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结束】

5.(2011年9月兖州摸底16题)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点拨】

【结束】

6.(2011年10月台州市四校联考21题)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答案】C

【点拨】根据所学,A项苏联农业集体运动和B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都在一定程度存在弊端,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项虽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农业政策,给农民一定的实惠,但是不如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结束】

7.(2011年12月三门峡市调研21题)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答案】C

【点拨】考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图A是土地改革,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B是人民公社体制下,集权所有制;C项是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下土地集权所有,但使用权归农民个体所有。

【结束】

8.(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15题)每年的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阐明未来一年的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报告中的词汇从斗争转向和谐,如,1978年前特别是文革期间往往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一小撮、倒行逆施等;90年代出现依法治国服务等词汇,经济高频率出现;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等新词不断涌现。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③社会的发展进步 ④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点拨】

【结束】

9.(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14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答案】C

【点拨】

【结束】

10.(2012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8题)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是指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答案】C

【点拨】注意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特指邓小平进行的改革,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判断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结束】

11.(2011年9月安徽六校联考23题)根据下表分析,1953年至今,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 间 所有制 土地经营 19531954 农民土地所有制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19531954农民土地股份制初级社,集体经营19551957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高级社,集体经营 1978至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①土地改革 ②对农业进行改造

③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点拨】本题考察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体制。①不符合1978年至今,应属于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③属于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的。

【结束】

12.(2012年1月永州市一模13题)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B

【点拨】

【结束】

13.(2011年10月汕尾市一模23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答案】D

【点拨】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而这种探索始终是与时俱进的,即结合了中国的国情,由此排除A。B表述本身不正确,只是一个时期,只符合1958年大跃进期间;C表述不正确,中共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在新时期没有改变。所以认识应是不断深入的,故选D。

【结束】

14.(2012年1月漯河市期末14题)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3年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负责贸易的部门和外经贸部合并成商务部。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言论是

A 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B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 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D 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答案】C

【点拨】

【结束】

15.(2011年10月洛阳高三期中15题)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B

【点拨】

【结束】

16.(2011年11月信阳市调研28题)右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

D.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C

【点拨】

【结束】

17.下表中的数据不能表明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器统计(台/百户)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8年 2000年

影碟机 16.02 37.53 电冰箱 6.58 42.33 66.22 76.08 80.13 洗衣机 48.29 78.41 88.97 90.57 90.52 彩电 17.21 59.04 89.74 105.43 116.56

A.是改革开放的缘故 B.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C.我国大量引进外国电器 D.我国电器事业飞速发展

【答案】C

【点拨】

【结束】

18.(2012年1月宁波市期末15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答案】D

【点拨】

【结束】

19.(2011年10月望江县月考12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工分票 人民公社,大有希望 农业承包合同书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答案】A

【点拨】

【结束】

20.(2011年10月三明一中段考35题)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 ② 和雄起。其中①和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

A.西部开放,解放思想 B.入世、市场经济

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 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答案】D

【点拨】

【结束】

21.(2012年1月郑州市一模21题)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初农村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分析各选项,BCD三项正确,本题选A项,农村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自1956年后一直实行的是集体土地所有制。

【结束】

22.(2012年2月温州一模20题)下图反映的是1949~1990年间我国

A.粮食生产基本状况

B.钢铁生产基本状况

C.人民公社入社人数基本状况

D.个体工商业户数量基本状况

【答案】A

【点拨】

【结束】

23.(2011年9月珠海市摸底17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答案】A

【点拨】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三个图分别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人民公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时期的土地制度,三个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均为公有制,土地用途、规模也没有明显差别,而使用权则发生了变化,从合作经营到公社集体经营再到家庭承包经营,选择A项。

【结束】

24.(2011年11月潍坊北四县期中25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

A.阶级斗争 一国两制 无私奉献 B.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经济特区

C.市场经济 勤俭节约 休闲娱乐 D.和谐文明 注重环保 小康社会

【答案】B

【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上的时间要求20世纪80年代,A项中阶级斗争属于7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产物,C项中市场经济应在90年代,D项属于2000年以后。

【结束】

25.(2011年12月湖南四市九校20题)1978 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对这种做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基本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

【答案】C

【点拨】考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有材料可知当时是1978年,农村依然是人民公社体制,而他的这一做法实际上就是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否定,也是当时的一种探索,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需求,但他并没有违背社会主义原则,土地仍属于公有。

【结束】

26.(2011年11月扬州市期中19题)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中外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引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美国罗斯福新政借鉴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故①③④正确。苏联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②可以排除。

【结束】

27.(2011年11月慈溪市期中25题)2009年9月19日,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下列事物的出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多联全国磐省市的粮票、油票、布票 ②浙扛某人民公社缝纫厂

③籼型杂交水稻 ④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的契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④ D.③①④②

【答案】A

【点拨】①是从一五计划开始;②最早出现于1958年;③是在1973年;④是在1978年。选A项。

【结束】

28.(2012年1月苏北四市一模11题)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答案】C

【点拨】

【结束】

29.(2012年1月福州市质检11题)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1982年元旦,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肯定并推广了小岗村农民的这种做法。这表明新时期的改革

A.完全是农民自发发动的 B.从农村开始,农村包围城市

C.党中央领导和群众的创造互相推动 D.采取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经营的方式

【答案】C

【点拨】

【结束】

30.(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19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新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将土地使用权上交集体,1958年的人民公社运动农民完全失去土地的使用权,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集体)和土地使用权(农户)的分离,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这其中最主要的改变是土地使用权。

【结束】

31.(2011年9月湖北重点中学起点考试17题)下表中的数据不能表明的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器统计(台/百户)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8年 2000年

影碟机 16.02 37.53 电冰箱6.5842.3366.2276.0880.13洗衣机48.2978.4188.9790.5790.52彩电 17.21 59.04 89.74 105.43 116.56

A.是改革开放的缘故

B.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C.我国电器事业飞速发展

D.我国大量引进外国电器

【答案】D

【点拨】题干中已告知我们是改革开放后,从表格分析来看,影碟机、电冰箱等拥有数量是呈现上增长的趋势,这说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BC都可从材料中体现,但D项大量引进一说无从体现。

【结束】

32.(2012年1月苏州调研11题)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的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答案】C

【点拨】

【结束】

33.(2011年11月信阳市调研29题)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因是

A.农业合作社的兴办 B.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D

【点拨】

【结束】

34.(2011年12月衡阳市六校联考13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

【答案】D

【点拨】本题A项可排除,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与本题所述时间、跨度不符;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C项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说法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的继承、发展,不存在变化一说。本题选D项,材料反映的变化反映了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结束】

35.(2011年11月潍坊北四县期中24题)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D.反眏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毛泽东通过大规模的劳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指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改变组织方式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故选C项。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A不选,二者都是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的,故B不选;D项也不符合题意。

【结束】

36.(2011年12月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4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A.民主政治建设 B.思想大解放 C.发展生产力 D.推进全球化发展

【答案】C

【点拨】A项容易排除,新中国成立之始民主政治建设便得到了较快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确立。D项也较容易排除,全球化和材料无直接联系。分析材料1979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一年,党和国家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据此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选C项。

【结束】

37.(2011年11月沂源县期中11题)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答案】D

【点拨】根据材料分析,1988年,私营企业有所发展但不能说明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故A不选;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指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获得土地所有权,故B不选;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不选。只有D项符合题意,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都是受改革开放的影响。

【结束】

38.(2011年12月南京四校联考10题)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

【答案】C

【点拨】

【结束】

39.(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15题)下图为19501984年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导致后来苏联与中国粮食产量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苏联处于寒温带,中国处于亚热带

B.苏联农业集体化效率低下,中国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中国与苏联的农业劳动者素质不同

D.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苏联

【答案】B

【点拨】

【结束】

40.(2011年9月江西六校联考14题)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广大农村作用不同,主要由于()

A.土地所有制不同 B.经营方式不同

C.产品分配方式不同 D.生产力水平不同

【答案】C

【点拨】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人民的积极性,家庭承包经营则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分配方式的不同,人民公社平均分配,干多干少一个样,人民没积极性;家庭承包经营多劳多得人民自然有积极性。选择C项。

【结束】

41.(2012年1月日照市期末23题)右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①文革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 ②出台重大经济决策活跃城乡 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世界 ④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①②④ 符合1987年时中国的现状,③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逐渐确立的,故本题该选B。本题应注意的是,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不是特指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结束】

42.(2012年1月漯河市期末13题)中国GDP及占世界的份额表(单位:百万1990国际元)

年 份 1820 1870 1913 1950 1973 1998

中 国 228600 189740 241344 239903 740048 3873352

占世界份额(%) 32.9 17.2 8.9 4.5 4.6 11.5

上表表明

A 近代现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下降

B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导致GDP出现负增长

C 改革开放前,受文革等因素影响GDP几无增长

D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答案】D

【点拨】

【结束】

43.(2011年12月广东六校联考22题)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歌词中的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44.(2011年11月河北省质检10题)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对图一和图二信息解读不确切的是

图一 图二

A.农民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与市场意识

B.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趋向理性

C.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思想解放

D.农民的幸福观和价值取向与传统观念相比变化不大

【答案】D

【点拨】改革开放前,农民的幸福观和价值取向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而图二反映出改革开放后农民的幸福观和价值取向与传统比较已发生很大变化。

【结束】

45.(2011年12月福建四地六校16题)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1974、1980、1985年贴出的三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1985年: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这三幅春联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的辛勤劳动 B.农业经济的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各项农村政策

【答案】D

【点拨】

【结束】

46.(2011年12月浙江五校联考14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

A.土地所有权 B.进厂打工权

C.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D.兴办乡镇企业权利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经济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A项错误,B项不属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D项属于企业改革

【结束】

47.(2011年10月绍兴一中期中16题)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点拨】

【结束】

48.(2011年12月安徽省城名校联考21题)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 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国两制的成就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经济特区崛起

C. 九二共识 D.联产承包后的农村

【答案】D

【点拨】注意题干中的栏目均为并列关系。A 项所述可纳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栏目中,B项所述可纳入已有的开放格局的形成栏目中, C项所述可纳入一国两制的成就栏目中, D项不可纳入题干中的任何一个栏目,可单独作为一个栏目与题干中的栏目并列。故符合题意的答案是D。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0分)

49.(2011年11月福建四地六校29题)(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OECD首席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逊(Angus Maddison)曾说:1820年时,中国的GDP比西欧和其衍生国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在人力仍然是主要生产力的时期,没有人能够否定人口的快速增长意味着经济的全面繁荣,同样意味着收入的大幅提高。1820年,中国的GDP总量以1992亿美元雄踞世界第一,占世界GDP十个强国比重的28.6%;而美国以110亿美元的总量只占全球GDP比重的不足5%。

材料二 日本学者杉原薰(Sugihara Kaoru)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在2002年,历史再度发生了位移,如果我们用总量指标作判断,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或其殖民地,而是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那里曾至少保持部分的政治独立,同时使西方的技术适应它们完全不同的社会传统和天赋资源,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20年时,中国GDP雄踞世界第一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北大西洋的胜利指的是什么?( 1分)试从政治、经济、对外关

系上分析指出自19世纪初到1945年北大西洋的胜利的主要原因。(6 分)

(3)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或其殖民地,而是发生

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试以中国为例,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

【答案】

(1)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西欧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外财富掠夺基础上,西欧内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6分)

(2)西欧资本主义列强对全球统治地位的确立。(1分)

原因: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

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对外关系上: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6分)

(3)①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经济发展的政治前提。②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6分)(答任三点即得6分)

【点拨】考察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演变,经济中心的几次转移,一定要紧扣材料,并联系教材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判断。(1)问联系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和此时西欧的状况。(2)问联系时间1820---1945年,这一时期就是欧美的时代。再分析原因。(3)问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原因回答即可。

【结束】

50.(2011年12月安徽示范高中联考27题)(16分)历史上,人口的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国计民生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一百万移民。一般说来,英国移民前往英帝国的自治领(指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和美国;意大利人前往美国和拉丁美洲;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前往拉丁美洲;除很大一部分人通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 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江浙两地的农民因为地理的优势和便捷,进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大城市做工的不在少数,而去当时的上海,则是流动目的地的首选之地。据统计,从1912到1932年,20年问,仅在苏南颇具实力的荣家企业从2家增至21家,工人数也从1334人增至33416人,而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江浙两省农村。对此,时人评论说:中国工人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虽离家不计也。

仲富兰《试论近代江浙农村人口流动与习俗变革》

材料三 移民对近代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移民与近代城市的发展。看看中国近代沿海沿江的这些城市几乎都是移民产物,其中最典型的是上海。上海是移民的城市,移民中百分之七十左右都来自浙江北部、江苏南部。除了沿海这些城市以外,还有很多交通枢纽的城市、如蚌埠等,工矿城市、如抚顺等,也都是移民的产物。所以移民对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葛剑雄《移民:牵动中国历史棋局的人们》

材料四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年间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 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据统计,到2008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已累计达139. 15万人,广泛分布世界各地,以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国际劳务人员输出以对外劳务合作派遣为主。截至2007年底,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478亿元,派遣各类劳务人员419万人。 中国人大网《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60年的足迹》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海外移民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近代移民活动的基本特点。从近代化角度分析移民活动的重要作用。(5分)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原因。(6分)

【答案】

(1)影响:给移入地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利于移民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便利了欧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和发展;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5分)

(2)基本特点:①以迁往沿海沿江地区(通商口岸)、工矿区、交通要道为主;②以民间自然迁移为主。(2分)

重要作用:①改变了人口分布状况,推动了近代人们生活文明和习俗变革;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3分,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3)原因: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②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③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影响。(6分,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点拨】本题围绕人口迁移与流动这一中心,设计多个问题,考试对材料的处理、分析和相关教材知识的掌握。第1问回答时需注意欧洲海外移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从给移入地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利于移民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便利了欧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和发展;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等角度来回答。第2问概括分析材料二、三,得出近代中国移民活动的特点;移民活动的作用需注意前提要求从近代化角度。第3问材料四反映的人口迁移特点是省际迁移;各类出国留学;国际劳务输出等。原因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角度入手进行回答。

【结束】

51.(2011年11月金温衢六校期中26题)(30分)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表1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9561180.7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材料三: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

摘自《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12分)

【答案】

(1)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分);铁犁牛耕(2分);精耕细作(2分);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2分)

(2)状况:由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低看出: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2分),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2分)

主要原因:民国政府的倡导,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2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多地少(2分);综合国力弱,农民购买力低下(2分)

(3)直接原因:政府重视三农问题,予以政策扶持(2分);综合国力增强,农民购买力提升(2分);形成了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2分)

基本趋势: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2分);古代主要使用人畜力(1分0;近代开始引进和使用农业机器(1分);当代普遍使用农机具,广泛应用农业科技(2分)

查字典历史网高考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课汇编人民版: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课汇编人民版: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相关文章:

学好高中历史的三大法则

高中历史选择题应试策略和技巧

高中历史概念辨析汇编(二)

高中历史学习:用联系的方法学历史

新高三必读:中等生如何应对新高三

高中文科历史的学习方法

高三历史单选题应试策略和技巧

高中名师指导:课堂听课的基本方法

高中历史概念辨析汇编(一)

高一新生历史学习的主要问题与形成原因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