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历史课也可以鲜活起来

历史课也可以鲜活起来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6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摘要:课堂上无论采取何种手法,都要置学生于主人地位,让学生活起来。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兴趣做激活历史课教学的催化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历史课才会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才会鲜活起来。

关键词:历史课;多元教学;新课改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1-0180-01

很多时候,历史课给人的印象是“死记硬背”,学生对历史有严重的抵触情绪,历史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适合自己及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学生动了,课堂鲜了,活了。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学习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课“活”起来

在历史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精心导入,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通过对情景的思考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以期学生迅速的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例如学习九年级上册12课《美国的诞生》,我从美国国旗入手,问:现在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是那个国家?生答:美国。我接着说:美国国旗上红白相间的十三块长条代表什么?然后教师指出:红白相间的十三块长条代表最早的十三块英国统治的殖民地,那么它是怎么独立的呢?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国的诞生"。这一下子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课本,这样设计导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让历史课充满了“活气”。

2、创设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历史课“动”起来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是导演甚至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是看客,这样的课堂学生只是一群小木偶。只有营造精彩的历史情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如临其境的体验中感受历史,才能使历史课鲜活起来。为让学生雄霸课堂,成为真正的主人,我创设了开放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采取竞争方式,谁抢先谁发言,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聚精会神的听讲、全力以赴的回答。

例如:在学习《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时,我提前布置了预习作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结合诗词谈一谈成吉思汗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在书上标注出来。《马可?波罗行纪》描述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地方的繁华景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繁华的景象?上课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七嘴八舌话可汗"这个话题,然后让学生抢先发言。这大大刺激了同学们的上进心,许多同学都争先恐后抢第一,有时同时站起几个同学,只能依次谈。这样不用举手,你一言,我一语,把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都揭示出来了。最后归纳时,知识要点都是学生总结出来的。之后,我又引导学生赏析《马可?波罗行纪》片段之后说:有些学者认为《马可?波罗行纪》所记有关元朝大都的情况是“天方夜谭”,不是事实。也有人认为《马可?波罗行纪》所说的就是事实,《马可?波罗行纪》中写道元朝皇宫“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从考古发掘看,在元大都遗址的确出土了不少当时的琉璃瓦。同学们可以成立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这个主观发挥题激起学生的热情,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正方说:"元世祖时期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是重视发展农业,元世祖就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并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马可?波罗描述的绝对是真实的。"反方说:"元朝自建立到灭亡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况且元朝建立之后也有相当长的时间处于征战之中,经济上不可能取得如此繁荣昌盛,所以《马可?波罗行纪》所记有关元朝大都的情况是'天方夜谭',不是事实。"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尽情表达着他们的看法。绝大多数同学对历史的评价中肯而坦诚。虽然有些看法并不成熟,但学生那种争先恐后探索、辩论的热情却让我深刻意识到:这些活泼的群体,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只要大胆放手,给他们提供机会,就会轻轻拨动孩子们主动探索的心灵,而导航的我们,接下来就是欣赏、享受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会展现出我们意想不到智慧和才能,从而让历史课鲜活起来。

3、营造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历史课“鲜”起来

历史课枯燥有时候是因为形式的单一,只有老师的一张嘴和手中的一只粉笔,很多时候会让本来生动的历史变得苍白乏味,让历史课生动鲜活起来,声、色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引用影视、音乐、图画方面的内容,让历史课成为有声有色的课堂。

在学习《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时,我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涵养感情德性方面下功夫。先让学生放声朗读散曲《天净沙?秋思》,接着利用电教媒体,根据词的意境,用恰切的词语描述这幅悲凉的画面。学生边看画面边听录音,充分感受悲凉的思乡愁,让学生初步感知宋元文化艺术的魅力。这样在学生读、听、体会、想象的基础上,又根据散曲低沉悲凉的特点配上了《高山流水》主题曲,激起同学们学习讨论宋元文化的热情。悲凉的音乐,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效果出奇的好。同学们纷纷举手上台展示,有几个学习后进生也争先恐后的举手上台,在讲台上同学们充分交流了《资治通鉴》的作者内容和艺术特色、宋词的类型以及作者作品、元曲的分类及其代表作这些教学内容,精彩的展示赢得热烈的掌声。学生久久沉浸在这种氛围中,并充分感受到了文化艺术的魅力。愉悦的审美满足,高昂的学习情趣,浓厚的学习气氛始终贯穿其中。我再次意识到:教师口才再好,说得再动听,学生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听众和看客。所以课堂上无论采取何种手法,都要置学生于主人地位,让学生活起来。

【历史课也可以鲜活起来】相关文章:

历史作业反思

美国人怎么上历史课──美国历史课程教学述评

历史课反思

历史期末教学反思

历史课开进博物馆

历史月考后的反思

历史新课改“三得”

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精摘

历史课程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 课程目标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