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浅谈历史教学中多种图示法的运用

浅谈历史教学中多种图示法的运用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6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摘要:理解是历史对学习者的一种基本要求,在现实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家各有其法,但本文是旨在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图示法,以便大家“择其善者而从之”,争取达到对历史知识的有效把握。

关键词:历史教学;图示法;理解;掌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1-0182-01

面对历史教学,常使师生双方都很累,特别是学生,大多都徘徊在课堂上懂,课后含混不清的情况。体现在考试中就是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的现象。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能较好的把人物事物多、头绪复杂、信息量大的内容经过概括、提炼、浓缩、集成等加工处理后与学生共亨,体现出纲要信息,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为此我们在这里提供五种图示法以供参考。

1、递进关联式

这种方法常用于一连串比较复杂、环环相扣的历史知识点之中,即使讲授者条理清析、言语到位,不一定能让学生清析明了的掌握。

例如有关天京变乱的理解,领导高层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图示法进行理解:

即可分步骤进行分析,既达到简化内容,纲举目张的作用,又达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2、方格归纳式

如果进入历史知道的全面系统学习,面临的将是纷繁复杂的知识点,对学生要求很高,既要要求他们做到知识的有效整理,又要求学生准确把握,以至于要脉络清析,归纳到位。此时,方格式总结就显示出其无比的优越性,做到对知识的有效整理,化零为整,还可以纵横比较,理清脉络,其优势明显。

例如对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过程的认识:

时代主要内容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后,整个资本主义分裂为两大阵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19世纪40年代欧洲工人三大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诞生

19世纪70年代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无产阶级做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19世纪80年代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标志着各国建立社会主义政党和团体的基础上建立共产国际

20世纪初列宁主义诞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

十月革命后第三国际建立,国际工人运动出现新高潮,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二战后欧洲和亚洲民主国家纷纷建立,60年代起走上改革探索之路

3、影射条理式

在对历史人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明显的能感觉到那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往往对历史贡献巨大,其作用体现在社会的多个方面。对他们的识记与理解,也往往让学习者顾此失彼,更体现在对人物评价过程中,就是很难全面分析,因为其自身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就模糊不清,对此我们推荐的射影条理式就有助于学生识记和巩固此类历史知识。

例如对孔子的学习:

4、由扩散分点式

对待专题式的历史知识点,我们需要做到方方面面的认识,以利于对其理解更深入、更清晰,达到掌握其知识结构,以至学生拥有自我分析此知识点的能力。面对这样的要求,扩散分点式有助于掌握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结构的完整性和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的主动性。

例如对原始社会的学习:

5、剖析演进式

其实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及其演进过程的分析认识,即尽可能做到有始有终,得出一个恰当的结论,以及这段历史的影响或意义等等,达到知史明史。这是站在学习者对历史知识有清楚了解的基础之上。如果对此知识一知半解,那么谈及影响或意义又由何而来呢?剖析演进式对待这样的难题有自己独到的一面,有助于解决学习过程中的此类问题。

以学习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为例:

综上所述,图示法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文字,它形象具体,简洁明了,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文字说明,使学生一目了然,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甚至有文字所不能及的作用。它既能形成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感,又能深化学生对其发展线索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体系,不断提高学生对多种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

【浅谈历史教学中多种图示法的运用】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反思(2)

历史教学中的多样教学方式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多课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4)

高中历史学业成绩评价的探索

新时期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片段反思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反思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