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导入新课方法初探

历史教学导入新课方法初探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7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摘 要: 导入新课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一种教学艺术。设计精妙的课前“导语” ,无论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都是大有益处的,并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历史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新课 导入法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良好的开端尤为重要。开头犹如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正常有效的运转。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导入新课”对一堂课的重要作用正在于此,好比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好的导语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它的设计效果、知识性、趣味性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比较实用的几种导入法,供大家共同商榷。

一、旧知复习导入法

这是新课导入最常用的方法,即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入新课,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与过渡。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一举多得,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如讲“瓜分中国的狂潮”前,通过提问“《马关条约》的影响”,自然过渡到“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又如,学过“国民革命的兴起”后,提问“国民革命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兴起的?”,“用史实说明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后的情况”,进而引入“国民革命的发展”。以复习旧知为导语,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容易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但它往往缺少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悬疑设问导入法

设问法是结合教材重点,选取新课中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设问,给学生以极大的悬念,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如教学《秦王扫六合》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吗?”“为什么他要称自己是皇帝呢?”“为什么秦朝要修建长城?”这几个疑问,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很快地引入到新课中。又如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可以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我国古代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欧美人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人由猴子变来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样的导语,使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下面所讲的内容上。

悬疑设问法的最大优点是寥寥数语,就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欲望。

三、师生谈话导入法

上课伊始,教师可先通过对一个历史片段的描绘,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环境,然后师生共同谈论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谈话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两种:

1.从大家熟悉的电影小说谈起,唤起学生的回忆,加深其感性认识,进而导入新课。如《鸦片战争》一课就可通过对电影《林则徐》的描述来开头。现在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电影,历史课中可以充分利用,以加强教学效果。

2.概括谈话法。可结合教材重点,先向学生概括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提出一些学生们熟悉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如教学《贞观之治》一课时,可先简略介绍一下唐朝的全貌:“唐,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王朝,每当提到它,我们就会联想到许多动人的故事:善于纳谏的唐太宗,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乘风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等等。它的古老文明千余年来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东方,日本至今还保留着某些唐朝风俗习惯,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这样的导语,把学生们带到了绚丽多彩的唐朝,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本课和以后几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谈话引导,富有启发性和灵活性,且形式比较自由。

四、故事、典故导入法

教师走进课堂,有时很容易就可从学生们兴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还沉缅于课间的某项活动,这时教师如果说:“让我先来给你们讲一段故事。”瞬间,他们就会肃静下来,流露出一种渴望,从而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故事。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地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而故事或典故则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如《夏、商、西周的兴》一课可引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讲《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可引入“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典故。当然运用故事典故法时,要注意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并且不能花时太多,同时要切合课文。

五、引用材料导入法

材料多种多样,只要能够恰当运用,不仅能使课堂趣味横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成为联系实际的范例,颇有先声夺人之妙,引用材料一般有两种方式:

1.诗词对联导入法

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兴趣盎然,如讲“中共一大”时,可用这样一副对联导入:“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之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董必武题嘉兴南湖烟雨楼联);讲“王安石变法”时,可先朗读王安石诗作《船泊瓜州》,然后教师指出:“王安石不但是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改革家,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王安石是怎样变法的。”

2.图片文字导入法

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课时,教师可先展示两幅图片:(1)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后的远嬴观残迹;(2)当时画工绘制的圆明园全景。同时,以法国作家雨果的一段文字作旁白:“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叫法兰西,另一个就会被叫英吉利。”然后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就要重新剥开这已凝结了140多年的伤痛,回顾这场民族的灾难和屈辱。”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六、电教媒体导入法

电教媒体借助声光电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富于感染力,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战略大决战》一课开始前,我先播放了一曲威武雄壮的战歌:谁能阻挡/谁能阻挡那黄河的万里奔流/谁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百万大军向前进攻/那万恶的蒋匪帮、封建和独裁一起灭亡。同时配以一组解放战争胜利的投影片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在雄壮的歌声中,精神振奋、思绪激昂;战歌回荡,学生看到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的浩然正气,看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伟岸英姿,看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英雄气概,看到了五星红旗飘上总统府的胜利凯旋……在学生思绪激荡时,我抓住时机提出:“同学们,让我们唱着战歌去看看蒋家王朝是怎样覆灭的吧!”这一电教情境的过渡导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不仅产生了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在整个课堂中始终处于聚精会神的状态,从而获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设计导语时,最重要一点是要充分引用心理学上的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转移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这样的导语才有效。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方法可以混合,穿插使用。学无常法,教无定法。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强调设计的艺术性,灵活多变地选择相应的导入方式,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逐步趋于完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栋阳.历史课堂中的趣味教学.

[2]钟启泉.走进新课程.

[3]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历史教学导入新课方法初探】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后现代知识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尝试

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新探

高中历史学业成绩评价的探索

课改形势下历史教学的几点反思

朱汉国:历史教科书进入新阶段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历史人物评价问题初探

2005年高考历史教学的反思

初二历史教学反思

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反思

初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