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的疏忽差点“毁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形象

教学设计的疏忽差点“毁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形象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30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从中华民族利益角度来评价,可歌可泣,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因此,林则徐也就被评价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可是根据英国档案馆资料,如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给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私人密信,认为林则徐的禁烟举措,是对英人财产的侵犯,是可耻的挑衅行为。不同的立场,对比鲜明的评价。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不免会发生类似的争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林则徐及其禁烟活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问题的关键

英人把输入中国鸦片看作正当商务,把林则徐没收、销毁鸦片视为对英国人财产的侵犯,是“可耻的挑衅行为”,那么,界定输入鸦片是非法行为,还是正当商务,成为决定如何评价林则徐及其禁烟活动的关键。(说明:鸦片最初是作为药材引入我国的。)

三、对策及解决方案

先简要介绍林则徐禁烟的基本史实,交待中国人和英国人两种对比鲜明的评价,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然后,逐步提供史料,使问题探讨深入。

具体方案为:

㈠导入新课

师:投影:《虎门硝烟浮雕》,设问:同学对这副浮雕是否熟悉,在哪儿见过,大体说一说这副浮雕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生:试着说出自己的认识。

师:设问:有人认为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属于过激行为,是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过激行为,带来中国近代以来的深重灾难,那么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究竟怎样评价林则徐的禁烟行为?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5课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㈡“林则徐的禁烟活动”

师:既然我们要评价林则徐及其禁烟活动,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最基本的史实。边投影边讲述林则徐及其禁烟活动。

①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②缉拿烟贩,命令外商交出鸦片,并保证以后永不夹带鸦片。

③针对义律的破坏活动,下令停止中英贸易,派兵封锁商馆。

④虎门销烟。

回顾一下,林则徐的禁烟活动,从我们中国人的角度来看,积极有力,但是英国人怎样看待的呢?

投影:《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和《巴麦尊致义律机密件》

设问:①英人所说的“商务”实质上指什么?

②林则徐的禁烟活动是否是“可耻的挑衅行为”、是否是“侵略”?

生:,初步回答以上问题。

㈢“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师:要想对上述两个问题回答得有说服力,我们得进一步分析,下面同学们把教材翻到22页,朗读课文第一目,看这部分课文能给我们提供哪些有用信息。

生:带着问题阅读“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师:帮助学生梳理出如下要点:

1.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是出超的。

2.至道光初年,中国对外贸易转变成入超。

设问: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英国人采取了什么手段?(提醒学生道光即位在1820年,引导学生观察《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过渡到鸦片的危害)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生:从课文中找答案,并试着回答。

师:既然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我国政府是不是应该禁绝,英国人认为林则徐的做法是“可耻的挑衅”、是“侵略”,同学们怎么看?下面我们分正方和反方对上述问题进行争论。

师:根据学生争论情况,适时补充材料,说明英人所说的“商务”实质上指鸦片贸易,并让学生充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

四、课堂实施效果

在实施教学方案时,学生对英人所说的“商务”实质上是指鸦片贸易、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是为了扭转正当贸易被动地位,打开中国大门以及鸦片的危害认识得很到位。但在正、反方围绕林则徐的禁烟活动是否是“可耻的挑衅行为”、是否是“侵略”,进行争论时,竟然反方的气势压倒了正方。观点分别是:

陈思聪(反方)说:根治鸦片,应把精力放在教育本国人民身上,如果我们无人吸食,鸦片就会不禁而绝。

李福胜(反方)说:鸦片输入的确给我国带来深重的灾难,但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应依据国际准则,进行协商与对话,不能鲁莽行事。

果楠(正方)说: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就得果断地禁绝,林则徐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

最终正方没有有理有据地驳倒反方,下课铃便打响。

评课时,老师们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认同的,并说这样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但也指出,从辩论结果来看,反方占了上风,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不利于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毁坏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形象。

五、课后反思

的确,一节课应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认识。但本节课中,由于我忽略了教材中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材料,使得争论最终不能突破。其实,教材中的《英国鸦片走私船和贩卖鸦片的趸船》插图,可以有力地说明,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是采用偷偷摸摸走私的方法进行的,显然是非法行为,既然是非法行为,英国人的鸦片就不在法律保护范围,林则徐没收、销毁鸦片便成为合情合理又合法的举动。

从这件事,我得到的启示是:要准确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与意图,并对教材中的材料,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小图,教师都应准确理解,必要时,要合理的利用,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疏忽差点“毁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形象】相关文章:

古代希腊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两汉经营西域和秦汉对外关系

传承还是复古? 孩子上私塾学儒家经典引争议

用稿目录:《少年智力开发报·高考历史》(刊号CN13-0022)2007年上半年

新课标中“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同以往大纲相比,有什么调整?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系列:课程标准关于“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16至18世纪的亚洲 -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教学建议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