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关于辛亥革命的千秋功过的再认识

关于辛亥革命的千秋功过的再认识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31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对于辛亥革命的功过问题,我想大多数人会跟我一样,即辛亥革命又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但总的来说是失败了。说它成功主要指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推翻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说它失败,主要指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但是在今天读了刘宗绪老师主编的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后,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有了更深刻更清晰地认识!

首先,在评价任何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时候,我们都要先确立一个标准,否则就没法评价。通常我们会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生产力标准,可是这一条准则也不能当作济世良药,什么地方都去用,那就不好,成了唯生产力论了。在这本书里,给出了两条标准:其一,客观尺度,即观察革命又没有完成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其二,主管尺度,即观察着一个名是否完成了革命领导者预先为之规划和设计的任务。

那么,在这里客观尺度,指的是什么呢?准确可行吗?不见得!所谓客观尺度,其实质上是后人在研讨观察历史问题时的价值判断。显然,观点不同,立场不同,可以持完全不同的观点。这个所谓的客观确有着更多的“主观性”。而后一个所谓的主管尺度,实际上更具有史料的依据性,更着有客观的效度性。因此我们在选择评价尺度和标准的时候尽可能的选取效度比较高的主观尺度。

下面,我们就以辛亥革命为例,来看看。首先我们要找出它的有效度主观尺度,那就是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它就是革命领导这对于革命目标和任务的先期构想和规划,以它来衡量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首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清王朝统治是同盟会三民主义纲领为民主革命所规定的首要任务,而辛亥革命做到了这一点,因此说它是成功的!

第二,推翻君主专制,实现民主共和是同盟会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辛亥革命也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说道此,有人会说,辛亥革命并未出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等封建制度的根本,其实这样极大的轻视和低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君主专制的覆灭,使中国的封建制度变得残缺不全,并且失去了正统地位。此后,即使有军阀地主想进行专制,也只能在“民主共和”的幌子下进行!

第三,民主主义是同盟会三民主义的基本理念,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也是它的成功之处。尽管有人说它是假共和,真专制,可毕竟民主价值取得了在中国的正统地位!而这一点正是中国近代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历来认为,它没有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不平等条约和特权,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此话固然不错,然值得商榷。

我们来看,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的局势,首先有来自清政府巨大的军事压力,其次有来自帝国主义干预的危险,在种情况下,南京临时政府宣布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以及条约,显然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说孙中山缺乏反帝斗争的勇气也是不妥当的,因为后来在新三民主义中明确提出反帝的斗争口号!

其次,三民主义有“平均地权”的主张,有人说未能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说革命缺乏诚意,故而失败。这也是不切实际的,大家想一想 ,一个新生的革命政权,面临强大的清王朝的军事打击,还有帝国主义随时的干预,还有来自内部的不团结等等恶劣现状,它可能在短短三个月内实施有效的调动农民积极性的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举措吗?!

因此,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在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没有能够保持住政权,将革命的成果拱手相让给袁世凯!在袁世凯的统治下,中国在政治上仍是专制,只不过从君主专制变成了军阀专制!

【关于辛亥革命的千秋功过的再认识】相关文章: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教案

第十九课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教学设计

第三编第四章 关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关于对外关系的规律与认识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教学2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西周的盛衰

第十七课 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浅谈对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