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开元盛世》的说课稿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开元盛世》的说课稿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16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空前繁盛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在隋唐史乃至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为使学生对“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和盛世全貌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调整了教材顺序(即将第三子目“唐朝的衰亡”调到本单元的第八课后面讲):这样本课主要内容包括“开元之治”,盛世经济的繁荣。2.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成就。通过对唐玄宗有关用人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了解曲辕犁这一先进生产工具发明与使用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对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唐朝气度恢弘的兴盛风采中,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及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的决心。3.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初一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而我所讲的内容偏重经济方面,理性强,学生理解难度大。为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4.课题的教学目标要求: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的新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促进,通过师生共研,生生合作,由浅入深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同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以恰当的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5.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本课教学的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因为盛世景象主要体现在经济繁荣方面,古代经济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上,突破重点的关键就在了解唐开元年间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本课教学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解决难点关键要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加深理解。6.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选择:结合实际情况,本课教学中我准备采用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深长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7.练习内容安排: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①第11页动脑筋:“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地方”目的: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在老师启发帮助下课堂口头完成

②第12页动脑筋:“阿拉伯人透过五件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的黑痣,说明什么?”目的:这道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由学生口头回答。③第14页练一练:课堂上完成目的:这道题的目的重在巩固基础知识,由学生口头完成。二、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从学生对唐诗的了解入手,接着用杜甫《忆昔》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想象对开元时期的特点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社会繁盛到何等景象?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新课

1.开元之治:回忆唐太宗、武则天时期的政绩,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统治时期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条下基础,继而给出史料

1:“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zhun,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通过简单解释过渡到唐玄宗开元时期统治,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唐玄宗改革的措施,接着过渡到史料

2“贞观之风,一时复振”,突出玄宗初年励精图治。设问:玄宗与太宗统治时期有哪些相同地方?要求学生对比归纳,前后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其中穿插:唐玄宗走马任姚崇、考核县令,增加生动性。通过比较,概括玄宗改革政策影响:开元之治。

2.盛世经济的繁荣:“盛世经济的繁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经济繁荣方面,盛唐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老师导入,提出问题:那么当时的社会景象如何呢?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把开元时期繁荣昌盛局面的相关材料找出来。

1、农业的新发展:

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和种茶、饮茶的普及。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根据学生对直观形象事物容易接受的特点,我分别展示出:曲辕犁与直辕犁对比简图、筒车与翻车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这两种农具的先进性,从而突破难点。为了加深印象,提高辨别能力,我还举了个例子: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三顾茅”种茶、饮茶的普及,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由准备好资料的学生介绍茶的历史,唐代茶文化的形成,陆羽和《茶经》。

2、手工业发展:

主要体现在丝织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提高。丝织业:前后联系,古代丝绸之路的得名,唐前丝织业情况,通过地图列举丝织业中心,联系北京史,幽州丝织品。展示唐代贵妇着装图,整体感觉。展示不同类型丝织品图片,补充文字资料、小故事,引导学生概括唐代丝织业特点,体现这一时期丝织业技术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陶瓷业:唐代制瓷业与制陶业正式分离,比较陶器与瓷器的不同(图片)通过地图列举制瓷业中心,结合图片“南青北白”。重点:彩釉陶“唐三彩”,由学生介绍“唐三彩”烧制过程,因何得名,欣赏不同类型图片。

3、商业的繁荣:主要通过对长安城的繁盛来体现,是本课又一重点。出示长安城平面示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概括长安城的布局特点。通过题目设置情境,设计问题,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对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加深了解,想象体会长安城的繁盛,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通过以上政治、经济情况归纳,自然而然地推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即“开元盛世”提问:促使唐朝经济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唐朝经济之所以如此繁荣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还有各民族人民的交流来往,更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如果没有统治者的开明政策,没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也就没有经济的健康发展。联系我国今天的社会现实,强调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以良好的政治环境为基础的。西藏达赖集团要想搞独立,搞分裂,是在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们应坚决反对,自觉抵制。讨论:唐朝的繁荣是不是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呢?本课内容体现出社会的什么特点?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要掌握一个人物、二个历史概念、三个方面、四个世界之最,即一个历史人物:唐玄宗二个历史概念:开元之治、开元盛世三个方面成就:农业“三新”即新工具、新品种、新技术手工业:丝织业、陶瓷业商业:长安----“市”“坊”四个世界之最:①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②陶器新品:唐三彩③最大最繁华的都城:长安

④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四)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开元盛世》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秦帝国的兴亡》说课稿

反思历史中的“读讲议练”

第一册《秦帝国的兴亡》说课稿

第三章(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继承发展

《新京报》:中日能同用一本历史教科书吗?

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

七年级历史下册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征稿计划:少年智力开发报七年级历史各版本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