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初二历史戊戌变法教案

初二历史戊戌变法教案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0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摘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教学方法,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小编就为您奉上精彩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习目的】

基础知识 了 解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来源:学#科#网]

掌 握 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搜集整理资 料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比较分析理性说明 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讨论探索 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由此理解变法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改革)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怀念

思想意识 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1.布置学生预习

根据《学案》让学生分组完成,小组可以讨论进行。

2.教师进一步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辅导学生重点问题、难点问题。

3.学生展示《学案》,教师适当进行补充,表扬学生,对各组展示的情况进行评价。

【预习提纲】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1)背景:1895年春,《 _____ 》的签订。

(2)经过:_____、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3)影响: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2.创办报刊:创办《 _____ 》(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宣传维新变法。

3.组织团体:联合朝廷中具有维新思想的官员,建立强学会。

二.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德国派军舰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时间:1898年6月1日~9月21日。

3.标志:光绪帝颁布《 _____ 》。

4.内容:(1)政治: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2)经济:提倡____,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3)文化:改革____,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4)军事:训练和装备新式陆军、海军等。

5.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溪太后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____等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6.影响:(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性质),加快了中国____的进程;(2)这次变法广泛传播________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7.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课堂小检测】

一、填空题

1.______年 6月11日到9月21日,_________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变法从开始到失败仅103天,因此又称___________。

2.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______》,实行变法。因为这一年是旧历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______________。

3.光绪帝任命康有力为总理衙门章京行走,还让维新派人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参与变法。

二、单项选择题

1.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的呼吁救国、宣传变法的组织是()

A.强学会 B.粤学会 C.保国会D.南学会

2.戊戌变法中曾因支持变法被免职的户部尚书为()

A.荣禄B.翁同龢 C.袁世凯D.陈宝箴

3.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 B.发动人民群众 C.建立共和国 D.挽救民族危亡

4.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过程中,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袁世凯的出卖 B.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C. 顽固派的强大 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此话出自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宋教仁

6.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的创办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7.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阶级力量是()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地主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三、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足矣。

请回答:(1)康有为主张中国的变法当学习哪国的经验?为什么?

(2)康有为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变法主张的?

(3)在朝廷中,变法运动得到谁的支持?又受到谁的反对?

【初二历史戊戌变法教案】相关文章:

历史月考后的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4)

美国的建立 -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义和团运动 - 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清朝文化(二) - 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东亚的封建国家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文艺复兴 -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清朝文化(三) - 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历史期末教学反思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