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 B案

辛亥革命 B案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7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以下是查字典历史网为您推荐的辛亥革命 B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辛亥革命 B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机关报刊《民报》,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及意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能力培养

①引导学生思考解答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从而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证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首先因为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b.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0月11日,辛亥革命以武昌起义为开端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了胜利,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这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共和国,此后民主共和国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②难点: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认识。在教材没有明确指出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的情况下,让学生分析归纳出来是比较困难的。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认识是一个典型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掌握这种题型的回答方法也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与学法

①教法

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②学法

a.分组学导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8组,统称学习小组,各组提出口号,团结合作争取好成绩。

b.教师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即给所在小组加分,累计分数,下课前讲评。

●○教学资料

①课本相关图片。

②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③《世纪风云》录像片段。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课?下面哪一位同学能带领大家一起复习这一课的内容?

评价小导师。(根据回答情况加分)

放映有关《辛丑条约》签订的录像(约1分钟)。分析《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大地一片黑暗,二十世纪初的一场革命,为中国迎来了一丝光明。

学生快速回忆,积极准备争做复习小导师。

复习小导师自查缺漏或由同组学生纠正。

根据教师对学生准备情况的了解,有选择地请一位复习小导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

如有错误,教师补充订正。

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学习的气氛中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

第8课 辛亥革命

过渡: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哪一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

选择一位同学板书课题

学生分组学习,竞相讲述:

①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名文,号逸仙,因在革命中曾用过中山樵的名字,此后以孙中山见称于世。

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体现合作学习。

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根据学生回答状况,加分鼓励。

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积极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着手创建革命团体和政党,那么孙中山创建了什么团体和政党呢?

有谁能补充一下兴中会的有关资料?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哪一位同学补充一下关于中国同盟会的有关资料?

②后来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的道理,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学生指出这个问题的要点:

a.成立兴中会(时间、地点)

b.建立中国同盟会(时间、地点、人物)

学生在预习中找到的相关资料,或者读出来,或者生动描述,准备好的图片可以展示给同学们。

有的同学介绍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建立的原因。

有的同学介绍同盟会是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建立的。

有的同学补充了同盟会的

学生对第一层的两大要点都能分析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可以分析出更深一层的知识点,凡是回答正确的学生给所在小组加一分。

通过补充讲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

回答正确的学生给所在小组加一分。

通过具体细致的描述,使学生对同盟会的成立有更深的理解

回答正确的学生给所在小组加一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将极大地推动全国革命的发展。

孙中山制定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谁能说出是什么意思?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教师点拨:同学们一定要正确理解鞑虏的含义:是指满族统治者不是指整个满族。

同学们能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说出自己的看法,真是难能可贵,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那么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

动动脑筋:课本第34页右上角的图中,竹叶是由三民主义中的哪个主义组成?

机关报刊《民报》,革命纲领。

学生板书:同盟会革命纲领。

学生借助于课本上的解释,总结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建立民国是指建立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是指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讨论回答并相互补充,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中能得到的启示。

学生板书:三民主义

学生回答: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

民族主义

引导同学能准确找出同盟会革命纲领的解释,要注意结合第34页同盟会革命纲领图。

引导学生挖掘深一层的含义,真正理解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回答正确的学生给所在小组加一分,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加两分。

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地回答出来,要注意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感。

学生不仅能迅速回答出来,还能说出它是什么意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组织讨论:既然三民主义是由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而来,那么这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哪些联系呢?

教师到各组启发指导

论从史出:你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及时巩固:

①1894年,孙中山在________组织了革命团体________。

②________年,孙中山在东京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________。选举________为总理,机关报刊是________。

③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三民主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伴随着革命政党的建立和革命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在各地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尽管结果都失败了,但革命党人并不气馁。继续积累力量准备再次发动武装起义,一场伟大的革命正在酝酿爆发,这就是武昌起义。

各小组讨论,结合课本内容回答: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

建立民国民权主义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各组讨论各抒己见:

①是第一个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②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题目简单,可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也可以组织学生抢答。

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在此问题上均能顺利解决,回答完整。稍差一点的或不能独立解决此问题的学生,教师采用比较分析法,辅导学生解决问题。

回答正确的学生给所在小组加一分。

各组回答根据题意可酌情加分。

学生圆满完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哪个组能通过历史小短剧的形式再现武昌起义爆发的情景?

教师评价:同学们的表演很精彩,显示了良好的表演才能,对课本内容掌握得很准确。

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也点燃了全国革命的火炬,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中华民国随之建立。谁能介绍一下中华民国建立的情况?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谁能总结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生板书:武昌起义

旁白: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准备在武昌发动起义,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正为起义准备时

反动排长:金兆龙,你们想干什么?

金兆龙:预备不测。

反动排长:你想造反吗?

金兆龙:弟兄们,再不动手等待何时?

旁白:武昌起义的枪声就这样打响了。起义军紧接着猛攻总督衙门,第2天清晨,也就是10月11日起义军占领武昌城,接着又占领汉口和汉阳,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911年是旧历的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辛亥革命。

结合课本第35页《武昌起义形势图》,指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驻地,临时大总统。建立的时间。

学生回答:

①建立中华民国

②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学生对历史小短剧表演很感兴趣,表演形象、生动、语言也较有特色,效果较好。

教师要对其表演以及内容给予恰当及时的评价。

给所在小组加两分。

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认识,如时间允许可涉及公元纪年的换算。

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但是辛亥革命最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为什么呢?

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情况?

快速记忆,题目如下:填空题:

①1911年10月11日,革命在武汉三镇首先取得胜利,历史上称为________。

②中华民国成立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临时大总统是________

③________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结束本课进行回顾

教师总结小结:

一代伟人孙中山,

兴中会是他创建,

统一政党同盟会,

制定纲领高远瞻,

组织各组讨论,总结:

①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②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不能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

③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各组讨论集中答案:

耍两面派手段。可展示学生自制漫画。

学生抢答

学生先将本课重点概括

巩固形式多样,学生齐声朗读小节,可以给音乐,烘托气氛。

学生总结的其他形式的小结,也可展示。

有可能出现:

①提纲式。②歌谣小结。②知识小报等。酌情加分。

教师精讲、点拨,适时鼓励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失败之处。学生回答开放性试题。回答思路正确的给所在组加两分。

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基础上一般能总结出来,但要注意语言精练,教师要注意掌握时间。

适当地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来回答。

学生总结要点恰当,不当之处教师要及时纠正;自制手抄报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并加分。

三民主义思想传,

武昌起义令鬼颤,

成立民国世人欢,

推翻帝制功永远。

进入分组对抗环节:

根据本课的知识要点,让学生自设问题,开始比赛,时间约为5分钟。

对抗结束,教师宣布结果,对本节课中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讲评。

各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记忆,为比赛热身。

组与组之间的对抗,课堂气氛相当热烈,教师要注意课堂秩序,同时为各小组加分。

表扬获胜组,鼓励其他小组不要气馁,在下节课争创优秀成绩。

【辛亥革命 B案】相关文章: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第23课 美国内战 教案之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2课 1848年欧洲革命 教案之一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第22课 1848年欧洲革命 教案之二

第20课 工业革命 教案之一

第22课 1848年欧洲革命 教案之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教案(二)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 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