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2-23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夏、商、西周更替顺序及其原因,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思路

一、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资源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背景音乐。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二、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对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绘制“金字塔”式的表格,增强感性认识。

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三、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学生已4—6人为一组,就这一问题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把自己在预习时查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如夏桀或商纣残暴之处的具体表现,历史记载、小故事等都可以。或是当时人民群众的反抗情况如何。然后说出他们自己对这些材料反映事实的看法。统治者如此残暴,要对他们痛恨,但有要想到反抗的有效形式,起义或法律形式等等。初步树立历史责任感:你的统治不合理,我就要反抗,争取我的权利;增强是非观念。

讨论之后,各组以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的观点。学生表演历史小短剧,有人演暴君,有人演平民。暴君强迫平民不分昼夜地劳动,为其建造豪华的宫殿,衣不敝体、睡眠不足极度虚弱的平民终于不堪压迫,纷纷破坏劳动工具。或是暴君抓来平民,驱使他们在烧红的铜管上行走,许多人倒在火上被活活烧死,等等历史剧。同学们越发的痛恨这些暴虐无道的国君了。也可演当时平民共商反抗大计的情景。

甚至可以为暴君平反,说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出于某些正当的原因的。这些小问题都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思维。同时树立为权利而战的思想。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自我测验

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虽然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是非感和其为权利而战的思想,但基础知识仍是需要掌握的,至少是应该有一个大体了解的。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探究讨论

“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在本课中你喜欢哪些历史人物,不喜欢哪些历史人物,说出你的理由。”“请你比较一下武王伐纣和商汤灭夏有何相同点?”这是三个能力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当然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很多种,无论是哪一种,都要言之有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六、开拓视野

这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是学生对材料把握程度的一个汇总。根据本课的学习,搜集资料,联系现实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论文。学生可能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从网上得到多种图文资料,但如何辨别真伪,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能力增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

【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相关文章: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新思想的萌发 -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秦朝统治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文艺复兴 -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清朝文化(二) - 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 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七年级下历史 单元三复习 教学设计

夏、商、西周的文化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