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5-04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以下是查字典历史网为您推荐的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

【教学步骤】

导入

1、回顾二战中美、苏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2、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二战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战后,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明确冷战政策的概念。

一、冷战政策: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什么叫遏制?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

二、铁幕演说:1946年、演讲,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

三、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展示: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1947年4月5日杜鲁门的一次演讲

分析:杜鲁门主义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特点是:以反苏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向公开对抗,成为敌手。

2、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在经济方面美国采取了什么做法呢?我们先来看看二战结束后欧洲的状况。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二战后欧洲城市被毁、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的图片。西欧国家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动荡之中,美国政府为此忧心忡忡。美国为何担心吗?

阅读史料: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引导学生思考:你怎样看待马歇尔计划?引导学生分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对欧洲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

3、1949年4月,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美国、加拿大和英、法等西欧国家共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请看公约第5条是怎样规定的。由公约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再由学生绘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对苏联、东欧在战略上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包围圈。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美国对苏联的冷战分成哪几个重要环节?针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什么反映?展示: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势图。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是在欧洲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大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小组讨论:冷战政策的定义:冷战政策的表现;冷战对当时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追根求源:美国为什么会提出冷战政策?

【教学反思】

第2课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知道欧共体;简述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知道欧共体。简述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史实、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矛盾重重,经历了曲折和波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代表,概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变化的基本状况。

【教学步骤】

导入:

1、一试身手:多媒体展示《1950---199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表:情况描述、原因思考

2、你知道吗?介绍《硅谷》:96年时,这里每24小时就产生62个百万富翁,1998年这里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400亿美元,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

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说一说:展示《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图,图中的数据表明了什么?

2、各抒己见:请结合有关二战的史实说明五六十年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原因。

(二站初,美中立,大发战争财,军事工业迅速发展。经济重心由东逐向西部和南部发展。大力发展科教,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3、自由空间:以美国经济与教育、科技为题组织自由发言。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西欧的振兴和欧共体的建立

1、考考你:你知道西欧的概念?

2、图片《重建柏林》、《二战后的欧洲城市》等:战争的巨大破坏,一片废墟,当时人们对欧洲的重建普遍不抱希望,有人认为仅把柏林市的瓦砾清除干净就需要20年的时间,要想复兴简直比登天还难。

3、课堂讨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引导:高素质的劳动力是由于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西欧在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甚至对外经济联系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为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是由于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先后投资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工业,如核能、计算机、激光、宇航等。同时,又对传统的工业部门,如钢铁、汽车制造等进行了固定资本的投资和技术改造,对农业部门也注意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程度。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技术后,极大的促进了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其次,战后美国加大对西欧的经济援助在客观上为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指的是西欧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利用国家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促进了对基础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

4、看图学史:《15个欧共体成员国》:包括哪些国家?后来是如何发展的?

特色论坛:欧共体建立的原因是什么?经济的发展,使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60年代建立欧共体。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思维拓展:欧共体成立后,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三、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议一议: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引导主、客观或国内外两个方面分析)

2、想一想:美国为什么要扶植日本?怎样扶植日本?战败后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特别是重视科学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经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从50年代中期起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教学反思】

第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苏联和匈牙利的改革以及苏联解体等史实,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要了解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东欧剧变的实质、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教学过程】:

导入

1.新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音像资料:有关苏联的解体的片断。(为什么会解体?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人物介绍:赫鲁晓夫;小组活动: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线索梳理: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采取了什么做法?

畅所欲言: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改革?

2、东欧改革匈牙利的改革

联系旧知:东欧各国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线索梳理:匈牙利事件的大致经过。匈牙利改革的原因、措施、结果。

3、中国改革(学生自学)

二、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历史背景:首先肯定东欧国家4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接着指出它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问题。

2、东欧剧变概况和实质:从1989年到1992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急剧变化:短短

的两三年间,执政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丧失政权,各国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中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3、思考与讨论:东欧剧变的实质和原因?实质: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三、苏联的解体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什么作为改革的重点?结果怎样?为什么?(强调首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结果效果不佳,8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这是由于改革没有对苏联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予以重点调整,改革仓促,阻力较大。)

课堂讨论:影响。80年代后期,改革转向于政治体制方面。在党的建设方面放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党。在政治体制上推行多元化,实现多党制和西方式三权分力。

2、苏联的解体:

思维拓展: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提出把苏联的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意味着什么?

议一议: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说一说:苏联解体的标志是什么?

3、小组活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分析如下:

①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②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③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④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教学反思】:

查字典历史网初三历史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相关文章:

第一课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说课材料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世界格局的变化

追求教与学的和谐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

导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反思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教案(一)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