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5-02-04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标要求】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了解“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2、技能:理解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和评价;

运用:认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对中国的影响;斯大林模式与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探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对影响及现实意义。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外的资料,从多角度地认识、解释历史事物,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斯大林模式的探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被迫性、必然性和不彻底性;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2)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

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的探索?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教学法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根据图片回顾必修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

1、十月革命的直接原因

——一战激化俄国的各种矛盾

【合作探究】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结果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俄国面临着一系列函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

——巩固新生政权

【资料补充】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91周年的今天,我们将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破解列宁这句话的含义,总结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坚冰已经打破”

1、背景

【合作探究】

思考:“坚冰”指的是什么?用什么去打破“坚冰”?

“坚冰”——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一方面:

国内:被推翻的剥削阶级企图通过武装暴乱恢复其失去的政权。

国际:帝国主义集团英法美日一方面派军队侵犯苏维埃俄国,一方面扶植俄国国内反革命力量,使内战更尖锐化和复杂化。

——导致俄国被迫进行了三年战争(1918——1921)

另一方面:

经过四年世界大战,俄国的经济极为糟糕,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困难,40%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得不到最低限度的食品。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俄国有一部反映俄国十月革命后严峻形势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问世以来60多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该书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娥国的生活外,还塑造了保尔·柯察金执著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其形象超越时空,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就它对读者影响的力量和深度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2、措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

苏维埃政府实施过一种特殊政策,由于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征,我们称之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合作探究】思考:你如何理解“战时”和“共产主义”两大特点?

“战时”:措施具有非常性的特点,主要满足战争的需要;

“共产主义”:生产资料高度公有制;实行按需分配。

实行基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1)内容

A、余粮收集制:

利: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重要因素;

弊: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尽管余粮收集制存在着弊端,但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还是获得了广大农民的理解和支持的。

B、全面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利:统一对企业实行管理,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工业生产的能力,满足战争的需要;

弊:完全按国家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积极性。

C、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

利:使极度匮乏的物资得到最高效的使用,稳定国内的秩序;

弊:取消商品贸易,否定了市场价值规律,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普遍劳动义务制

(2)评价

从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经济政策具有明显的"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征。列宁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

【合作探究】根据列宁的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是苏俄理想的政策?为什么?

解题思路: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作用;抓住该政策的弊端,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损害了农民、工人的利益,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取消商品贸易,否定了市场价值规律,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按国家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积极性。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道路已经指明”

1、背景:

【合作探究】思考:“道路”是指什么?什么政策指明了这种“道路”的方向?

“道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政策”:新经济政策。

当时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十分困难,工厂停产,一些工厂的工人开始骚动,举行罢工,要求改善生活;

广大农民反对余粮收集制,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

海军基地发生兵变。

——这些说明了什么?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无法适应社会需要。

2、内容:

实施标志: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思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在何处?

比较分析: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背景、内容、特点、作用)

关注一:新经济政策是否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苏俄的大型企业?

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

关注二: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比较。

【问题深化】

结合史实,从背景、内容和作用等方面概括说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共同之处。

共同点(概括)

背景:当时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

内容:①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②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作用:都使经济得到恢复,社会得到稳定。

苏俄新经济政策(说明)

背景:三年战争结束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放开商品市场;允许部分企业资本家经营,还允许外国资本家到俄国经营;实行按劳分配。

作用: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起来,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说明)

背景:十年"文革"使经济濒临崩溃,社会一片混乱。

内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多种经济成分,鼓励私人开办企业;90年代,国企改革进入以产权制度为中心的改革阶段;同时,对外开放。

作用: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国民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特点:

①经济管理方法和手段:

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②经济体制方面:

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4、作用:

①积极方面:

a、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b、起到了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

c、是列宁对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②消极方面:

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加之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

问题探究:

通过对俄国经济政策变化的学习,你认为对中国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1、任何政策都不能永保不衰,必须审时度势,积极应变。

2、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政策,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3、经济改革要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

4、在目前的我国生产力水平下,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必然选择。

“新经济政策“使苏俄向社会主义国的正确途径”,那么何为斯大林模式?它有何特点?斯大林模式为什么会取代新经济政策?它有何作用?)

三、“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又名苏联模式

1、特点(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乏必要的民主监督,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个人崇拜风气盛行;

经济——在生产资料形式上实行完全公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

【作业布置】《立体设计》

【教学反思】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第十八课 世界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设计示例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设计二

民国时期的文化(二) 教学建议

七年级下历史 单元三复习 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设计一

《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二)》教学设计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教学设计

《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的教学与思考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设计二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