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5-24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以下是查字典历史网为您推荐的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并分析图中历史信息,作出简单历史结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学习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学习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应把春秋战国的纷争和大变革的时代两课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注意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过程中从量到质的变化。

自主学习问题:

一.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 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是在

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二. 著名的都江堰

1. 战国时期,秦国蜀守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

2. 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

三. 商鞅变法

1.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以国的效果最为显著

2. 封建社会初期的主要矛盾是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

归纳小结:

1、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2、著名的都江堰

3、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

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B.牛耕的推广

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D.大兴水利工程

2.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其地理位置处在战国时期的()

A.齐国B.楚国C.赵国D.秦国

3.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在()

A.黄河流域B.岷江流域C.淮河流域D.辽河流域 4.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称雄天下的欲望

C.缓和阶级矛盾D.壮大新兴地主阶级力量

5.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农业生产 B.限制商业活动

C.增强秦国实力D.废除旧贵族特权

二、材料分析题

6.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阅读材料回答:

① 上述内容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

② 他在哪国实现了这一理论?有何历史影响?

思维拓展

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谈收获:谈一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相关文章:

第23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案之一

第9课 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

变革的时代 活跃的思想

第五课 “海内存知己”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22课 1848年欧洲革命 教案之二

第23课 美国内战 教案之一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教学建议

第17课 两汉与匈奴的和战

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