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高三 历史教案 世界格局的变化教案

高三 历史教案 世界格局的变化教案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单元特征】

总体特征: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政治特征:两极格局解体,从短期看是一超多强格局,长远看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经济特征: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两个主要趋势。

科技特征: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对人类社会各方面具有深刻影响。

【考点清单】

1.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本节考点在高考中相对较冷。从2008、2009年考纲提法较简略分析,本考点应主要分析剧变和解体的共同原因与教训。对东欧剧变应了解其剧变过程、剧变方式并分析剧变原因;对苏联解体应按照局面失控--解体加速--解体完成的线索理清主要知识点并分析解体原因。

2.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1)冷战后的国际形势;(2)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解析】本节考点是20世纪第三次世界格局变化,与时事政治结合紧密,故高考对其十分重视,历年都有考查,且题型多样,本节已成为高考的重点和长效热点。对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应突出世界形势的总趋势并分析一超多强局面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对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应重点分析地区冲突的原因(美国坚持霸权主义、长期形成的深层矛盾等)。

3.世界经济的发展(提法变得更简略)。

【解析】2008、2009年考纲与往年相比,提法变得较简略,这不是说本考点不重要,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两个主要趋势并注意全球化、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三个概念的联系。本节考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长效热点,复习时要力争准确、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应重点分析全球化的原因、实质、评价和运行机制,了解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分析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联系与区别;对知识经济的兴起应了解其兴起时间、地点、特点并分析全球化、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三个概念的联系;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应主要了解生态平衡破坏与应对方案、恐怖主义的危害。

4.现代科学技术(提法变得更细致):(1)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解析】本节考点是三大科技革命体系中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次,它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长效热点。2008、2009年考纲对本节的提法更细致,说明本节考点的重要地位与日俱增。对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应全面掌握其标志、原因、主要科技成就;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应准确掌握其特点并分层次把握其影响。

【知识梳理】

本单元主要叙述1989--1991年苏东剧变至今的世界历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方面: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

1.过程:

(1)严重经济困境导致政局动荡。

(2)执政党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执政),使反对派势力大增。

(3)反对派通过大选等方式取得政权,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

2.性质:

东欧各国短时间内(迅速)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彻底)。(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3.方式:

(1)和平方式:除罗马尼亚外;

(2)暴力方式: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如罗马尼亚;

(3)统一方式:两德统一(两次统一);

(4)分裂方式: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4.原因:

(1)历史原因:东欧各国长期受制于苏联(受苏联控制),无独立自主地位;照搬苏联模式(一重三高)产生了许多问题和错误。

(2)内部原因:经济改革成效不大,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

(3)外部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同甘共苦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没有硝烟潜滋暗长)。

5.教训:

(1)坚持独立自主; (2)密切联系实际;

(3)维护人民利益; (4)警惕外来干扰。

(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走错方向(养马蜂)

(1)改革历程:

①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

②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民主社会主义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

(2)改革后果:

①对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引起人们思想混乱;

②苏联局势更加动荡,发展到了失控地步。(放弃领导多党制,国民经济大滑坡,民族分离更强烈,党内斗争公开化)

2.八一九事件未能力挽狂澜(捅马蜂窝)

(1)原因:

①根本: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局势混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否保留要全民公决,大部分公民表示赞同保留)

②直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把联盟变成邦联,把中央为核心变为以地方为核心,激起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

(2)实质:苏联一些党和国家高级干部企图控制局势,避免苏联解体的努力。

(3)影响:

①它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苏共处于分崩离析状态,叶利钦掌握了中央机构权力;②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没能制止反而加快分裂)

3.解体过程:

(1)明斯克协定标志苏联初步解体(独联体是国家的联合组织);

(2)《阿拉木图宣言》标志完全解体(苏联解体意味着两极格局结束、冷战格局结束)。

4.解体原因:

(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参P234)

(2)直接、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自作孽不可活)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影响。

归纳:苏东剧变的相同原因:

历史原因是体制弊端长期未改;外部原因是和平演变战略影响。

二.世界政治的发展

(一)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总趋势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根源: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表现:冷战后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出现了俄、美、日、欧、中五极并存局面。

3.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1)近期看:一超多强局面将继续;

(2)长远看: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二)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1)国际形势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2)美国坚持霸权主义

①政策: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行动: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严重干扰了和平与发展。

(3)地区冲突有增无减

①原因:两极格局解体,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局部性冲突有所增加。

②事例:两次海湾战争(第一次是1991年1月,伊拉克欠债、勒索、侵略;第二次是2003年3月,借口是2001年9o11恐怖袭击);北约轰炸南联盟。

(三)国际裁军进展和地区缓和

1.国际裁军

(1)进展:1996年联大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倒退:美国 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名义防御实可进攻),拒绝批准上述条约。

2.地区缓和

朝鲜半岛首脑会晤。

(2)经济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两个主要趋势是全球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知识经济兴起,人类社会面临很多共同问题。

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全球化和区域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趋势)

1.概念:

全球化是指各国各地区经济密切联系,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区域化是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加强经济合作。

2.全球化:

(1)原因:市场经济制度是运行方式(如入世的市场经济审议);新科技革命提供物质条件(如电子银行、电子商务);国际金融是催化剂(上市融资);跨国公司是主要力量(如微软、波音、沃尔玛)。

(2)存在问题(强者为王;双刃宝剑)

①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本质上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强者赢大头,弱者赢小头;龙永图语,在世贸组织中,美国是总书记-其它发达国家是支部书记-中国最多只是党员;利益和风险不均衡;得好处强者多,倒霉事弱者多)

②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如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又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如南北差距扩大,债务负担沉重等)。(有甜头也有苦头)

(3)全球化的当前运行模式--世贸组织

①时间:1995年1月1日正式运转。

②性质: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

③作用: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

④中国入世:2001年12月11日,第143个成员国。

3.区域化:

(1)表现: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2)影响: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4.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关系:

(1)两面性:区域化的开放性--促进全球化;区域化的排他性--阻碍全球化;

(2)发展性:区域化(当前表现)--全球化(最终归宿);

(3)统一性:较长时期内二者将并存、并行,共同影响世界局势。

(二)知识经济的兴起

1.概念及特点:

(1)概念:它是以知识资源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形式。它是一种以知识创新为主要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特征:低失业、低通胀、低赤字、高增长。(三低一高)

2.背景(原因):

冷战结束后,经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加速了经济知识化的步伐。

(理解: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知识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3.兴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首先出现。

4.三种经济形态:

(1)农业经济:以土地和劳动力为基础。(工业革命前,追求田地多、人口多)

(2)工业经济:以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基础。(前两次工业革命后,交通发达,工厂林立)

(3)知识经济: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网络发达,环境优雅)

5.相互关系:

产生 促进

全球化 知识经济 可持续发展观

推动

(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可分为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两类)

1.生态平衡破坏

(1)表现:如沙漠化、淡水资源缺乏、大气和水污染加重、气候恶化等。

(2)策略:可持续发展 (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

(今天的发展不以牺牲明天的利益为代价,不寅吃卯粮)

2.地质灾害 (如海啸、地震等)

3.恐怖主义 (21世纪的政治瘟疫。中国反东突日本东京沙林毒气事件;美国纽约9o11恐怖袭击等)

4.毒品走私

5.公共卫生事件 (爱滋病、非典、禽流感等)

(3)科技方面:以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经济结构、生活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四.科学技术

(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时间: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2.标志: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应用为代表。

3.原因:

(1)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质能关系式-曼哈顿工程)。

(2)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战期间和战后)。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快: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提高技术水平,技术扩展科学领域)

3.透: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渗透,出现专业化和综合化两大趋势。

(补充:4、社:科学技术社会化。公司、国家、跨国参与科技投资与管理)

(三)新科技革命的成就

1.核能:美国原子弹,苏联核电站。

2.电子:电子计算晶体管,超大规模集成电。(美国)

3.航天: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阿波罗登月、航天飞机升空。

4.生物:重组DNA,克隆多利羊(英),人类基因组。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 中的贡献越来越大)

2.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变化。

(经济结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生活结构:衣食住行用)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1)国际竞争重点由军事、政治转到经济、科技。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拉大。(南北差距扩大)

(3)对发展中国家有双重影响。(机遇和挑战)

【要点透析】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遭受的挫折

(1)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不够成熟。

(2)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相对薄弱。

(3)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它的巩固要比历史上任何革命都要困难得多,需要一个历史长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4)资本主义势力多方面的敌视、围剿、遏制和颠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的发展,无疑会带来严重影响。

(5)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 :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绝不应拘泥于惟一的苏联模式。

(6)苏东剧变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正确的道路。

2.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同以往世界格局变化相比的不同点

(1)它是在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出现的。维也纳体系形成于欧洲反法联盟打败拿破仑帝国后,瓦解于1848年欧洲革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的产物,瓦解于二战;两极格局是二战的产物,但它的瓦解却不是因为战争。

(2)它不是通过将战胜国意志强加给战败国来实现变化的 。维也纳体系是由俄、英、普、奥操纵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英法美意志的产物;两极格局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但它的瓦解却不是

【高三 历史教案 世界格局的变化教案】相关文章: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课改形势下历史教学的几点反思

高一历史教师新课标培训系列材料

高三历史课教学反思

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材教法

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反思

对历史教学的反思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教案(二)

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

网友关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北代战争新课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测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知识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蒸汽时代”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8课战略大决战新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5课“宁为战死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9课新文化运动新课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与能力...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