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4-25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的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三湾改编 D 秋收起义义

2.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相同之处是

A.纠正了左倾错误 B.带有左的色彩

C.标志着工作重心的转移 D.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

3、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A.上海工人起义 B.南昌起义 C.湘赣边界起义 D.武昌起

4、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最光辉的典范之作是:

A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道路

B 主持召开遵义会议

C 率领红军四渡赤水

D 三大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5.九一八事变最直接的严重后果是

A.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B.威胁平津

C.蒋介石加紧对红军围剿 D.引起了美英的不满

6.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

A.没有国内的统一,无法抗击日本侵略

B.认为共产党比日本侵略者容易对付

C.当时革命根据地已迫近南京,威胁国民党统治

D.欺骗社会舆论,为剿共寻找借口

7.指挥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首次胜利的将领是

A.朱德 B.彭德怀 C.林彪 D.刘伯承

8.国共合作抗战配合较好的一次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豫湘桂战役

9.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是

A.晋察冀 B.晋冀豫 C.冀鲁豫 D.陕甘宁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持续到抗战结束的主要因素在于

A.中共的正确策略方针 B.美苏等国主张国共团结

C.符合各界人民的利益 D.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

11.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

其主要举措是

A.发动南昌起义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重建新四军军部 D.举行战略大反攻

12.朱德曾在陕北赋诗记述: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夜无宿营地,破窑也难找。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此诗反映了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B.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取得成效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生产情况

13.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人民解放军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要方向,直接原因是由于这一地区

A.群众基础良好 B.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

C.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 D.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

15.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提出: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线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人力物力,使我们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方针。这段话确定了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作战方针

B.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作战方针

C.由防御作战转向反攻作战的方针

D.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条战线的方针

16.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实施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

①孟良崮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20世纪30年代,中共对国民党采取的方针,经历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①中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②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③国民党阶级立场有所改变 ④共产国际的影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 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的土地革命路线对富农采取的政策是

A.限制富农 B.保护富农 C.依靠富农 D.联合富农

1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有

①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②采取国共两党党外合作的形式 ③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纲领 ④国共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有一张历史照片,人们可以看到蒋介石及其高级将领在他的嫡系胡宗南的陪同下,得意地站在延安的窑洞前,手持手杖,一身威武的戎装。请判断这张照片最早摄于

A.1945年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21.抗战初期,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采用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进行了积极抵抗

C.积极动员民众抗战 D.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22.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的最明显不同之处是

A.以攻打和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 B.改变了策略主动向农村进军

C.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23.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其总方针是

A.将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 B.实现经济提携

C.将沦陷区变为殖民地 D.推行统制政策

24. 全国抗战爆发的初期阶段,国民党军队丧师失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形成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日军进攻的侧重点不同 B.两党的抗战路线不同

C.两党军队的战斗力不同 D.人心向背不同

25.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中国人民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工人、农民同地主、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

A 华北事变以后不久B 九一八事变以后不久

C 七七事变以后不久D 八一三事变以后不久

27.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①井冈山 ②瑞金 ③遵义 ④南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长征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在:

A 瑞金 B 吴起镇 C 会宁 D 赤水

29.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是哪个时期的象征

A 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30、2004年,在西柏坡精神巡回展期间,人们怀着敬仰的精神追惜抚今,缅怀那一段光荣的历史,这对于全党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请你选出曾在西柏坡发生过的重大事件是

A.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B.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C.召开中共七大 D.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0分。第1小题5分,第2小题15分)

1、下面是毛泽东的一首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该诗描绘了哪一次伟大的历史事件?(1分)

(2)这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这次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

材料一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 按: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摘自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回答:

(1)在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做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2分)

(2)根据材料二(含按语)和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应的原因。 (2分)

(3)参照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2分)

(4)从1936年7月13日到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又有哪些不利于抗日的行动?(2分)

(5)中国共产党贯彻逼蒋抗日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 (2分)

(6)根据当时对蒋策略的调整,指出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时所依据的思想路线的核心。(2分)

3、历史谜语:(各1分)(范围:中国近代史上)

①苦孩子出来闹翻身(打一历史名词)

②为祖父代笔(打一近代人物)

③军人盛世(打一近代名城)

高一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

CDCAADCBDDCBDBC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ACADCBBABDDBCCB

二、非选择题

1、(1)红军长征

(2)中共中央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①粉碎了敌人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保存下来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构成了以后革命的主干。

③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2、(1) 因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先后推行不抵抗政策和攮外必先安内政策,对日妥协,对内镇压。 (2分)

(2)因为蒋介石作出了御侮救亡的表示,中国共产党又认为在当时情况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2分)

(3)蒋介石虽有抗日的表示,但他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镇压抗日力量,没有真正的准备抗日。 (2分)

(4)到西安督战,威逼张、杨进攻红军。(2分)

(5)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分)

(6) 实事求是。(2分)

3、辛亥革命

孙文(孙中山)

武昌(武汉)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世界史四言记忆法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学习方法

谈高考历史应试技巧

高三历史期末复习备考详细计划

剖析高中历史 总结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答题必备技巧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应试策略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原则

方法指导:高中历史考前应试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复习注意“三联系”

最新历史
热门历史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