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2015高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2015高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同学们,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高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在此,小编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二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三

图一:胡锦涛发表应对金融危机的演讲

图二: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并作出郑重承诺

图三: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图四:上海合作组织反 恐会议

(1)美国蔑称新中国为海盗式国家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20世 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4)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答案:(1)冷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一边倒。(4分)

(2)由仇视到友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6分)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建交热等。(例举两点给4分)

(4)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综合国力。(6分)

选考部分

一、选择题(2*15=30分)

1.《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根据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2.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 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

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反映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C.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3.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他就任首相

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

的裁决。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4.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听说有的青年去 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兴中会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较 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6.某些历史语言带有时代的印记,往往浓缩和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下列各项不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A.庆祝重庆政协会议胜利召开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贯彻土地法大纲 ,实现耕者有其田 D.打倒列强,除军阀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高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一历史试题栏目!

【2015高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解题放松-基础知识加技巧

高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2015

201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指南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学习方法指导

高考历史解题方法谈

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考试作答技巧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探讨

高中历史知识要点巧记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2010年高考学习历史的三大法则

最新历史
热门历史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