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卷(潞西市)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卷(潞西市)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9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想要学习进步,就要不停地对所学的知识勤加练习,因此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整理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卷,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家谱记录了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所谓“谱乃一家之史”。下列制度中,与家谱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3.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4.“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

5.清朝光绪年间,日本强迫清政府开放杭州为商埠,后又进一步攫取在杭州设立专有租界的特权。下列各项,与上述史实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6.“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

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

7.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8.“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9.《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10.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11.在195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的地点在

A.北京           B.万隆

C.日内瓦        D.纽约

12.古代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王位继承法》      D.万民法

13.美国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

①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②确立了邦联制

③协调了中央和地方关系    ④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1848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

A.《资本论》的出版             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四月提纲》的提出

15.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16.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

A.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C.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17.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为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并授予“自由的奠基人”的称号,卢梭受此推崇是因为他

①主张君主立宪 ②宣传主权在民

③倡导社会契约论 ③提出三权分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组织。美国以成员国身份参与的经济组织有

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 ④欧洲联盟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9.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他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

A.“开明专制”                  B.天赋人权

C.思想启蒙                     D.权力分立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地区的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代表作有

A.《狂人日记》            B.《吉檀迦利》

C.《红高粱》             D.《悲惨世界》

试卷Ⅱ 主观题

二、材料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21.(14分)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上述引文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6分)

材料二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

(2)请写出材料二中宪法的性质。这部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指出该宪法颁行的意义。(8分)

22.(12分)发明、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杜诗发明了用于鼓风冶铁工具;唐朝改良了耕犁技术,使耕犁基本定型。

(1)杜诗发明的工具是什么?唐朝改良的耕犁叫什么名称?(4分)

材料二

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棉纺厂两家,但后来由于有了瓦特蒸汽机这种动力装置,棉纺厂发展很快,1830年达到99家。1776年,“钢铁大王”约翰•威尔金森在自己的工厂中首次使用瓦特蒸汽机给炼铁炉鼓风。1788—1806年平均每个鼓风炉产量从800吨增加到1130吨。1825年,乔治•史蒂芬孙设计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英国第一条商用铁路上运行成功。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瓦特蒸汽机”的应用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作用。(4分)

材料三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重大成就(部分)

1980年 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1984年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90年 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2003年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科书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取得这些成就的重要意义。(4分)

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⑴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的措施。(6分)

⑵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4分)

⑶罗斯福新政有什么作用?(4分)

2014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试卷Ⅱ   非选择题

二、本大题有3小题,共40分。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

2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22.(文)(1)水排、曲辕犁。

(2)促进棉纺织业、炼铁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加快了英国工业

革命的进程。

(3)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上文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卷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相关内容尽在【高一历史期末试卷】。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卷(潞西市)】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历史三大考试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学习的思维定势和误区

谈高考历史应试技巧

高中历史考试经

高二历史学习方法简单指导二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换位思考法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浅谈

高三每一次考试过程应该如何应对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探讨

最新历史
热门历史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