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2016高一下册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练习

2016高一下册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练习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9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下册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练习,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单选题

(1)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对新征服的六国实行重税重役的政策,目的是( )

A、削弱当地的力量以防止六国故地人民威胁其统治

B、秦人对六国故地无感情 C、六国故地经济较秦地富庶

D、修建的重要工程都地处关东,所以就地取材

(2)中国古代商人活动对统治者造成的不利影响有( ):①城市繁荣,出现众多的商业都会②农民羡慕从商利润丰厚,弃田从商③商人凭财势侵夺地产使很多农民失去土地,造成社会的不稳定④奢侈之风导致人心腐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

(3)唐宋以后中国的东南地区赋税较其他地区更为沉重,这是因为( )

A、该地区经济较其他地区发达,百姓相对富裕

B、统治者对非统治中心的地区往往课以重税

C、削弱该地区人民的经济实力,防止人民的反抗活动

D、历史上长期以来的重税传统

(4)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的各诸侯国为争取农民支持纷纷实行该政策

B、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 C、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

D、汉武帝时加强对经济的管理,与盐铁官营等政策同时施行

(5)古代中国禁奢侈的政令往往难以真正取得实效,这是因为( )

A、百姓收入多了都想过好日子,故不愿接受这项政令

B、统治者和贵族高官不能带头禁奢,无法做到上行而下效

C、商人的高消费生活败坏了社会风气 D、社会富足无需禁奢

2、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上(南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明初,政府规定片板不许下海,隆庆元年,明政府开放海禁,但在船只数目、贸易地点等仍有许多限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前期,流入我国的白银近1.5亿两,17世纪后期流入2600余万两。然朝廷不此之图,只图罢市舶司,填平双屿港,烧毁出口大船,禁海令又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 元明清卷》

材料三 (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其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请回答(1)材料一中利入甚厚主要说明了哪一现象?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试分析材料三中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问答题:长安(今天的西安)、洛阳等北方名城在历史上曾是商品云集、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的著名城市,尤其是唐代的长安还有许多外国人前来贸易学习,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会。而唐以后这些北方名城渐渐失去他们往昔的繁华景象,经济地位被扬州等南方城市所取代。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答案】1、单选择题(1)A (2)B (3)A (4)B (5)B

2、材料解析题(1)南宋时对外贸易兴盛,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2)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对外来商品的需求不大;政府的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

3、问答题:北方当初的繁荣是因为北方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就比较发达,有浓厚的基础;而且北方是历代王朝的统治中心,由于统治者的地区性经济政策的倾斜,使得当地经济繁荣。转移到南方是因为唐以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而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发展经济。南宋等朝统治中心也迁移到南方,加上南方优越的条件。南以南方渐渐取代北方的经济地位。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下册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练习,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16高一下册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练习】相关文章:

09高考历史备什么

2012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中国历史三字经学习法

高中历史地图的学习方法

新高一生要做好初高中衔接学习

高中历史复习的五种方法

中国古代政治史

高中历史与政治学习方法比较

高考历史知识点的科学记忆法

高中历史学习的思维定势和误区

最新历史
热门历史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