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历史知识点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陈晓锐:《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说课稿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陈晓锐:《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说课稿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7-06-13 发表 | 教学分类:历史知识点

学习园地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我是陈晓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的分析与处理,我从以下两方面阐明。

第一:析课标,整合教材定目标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都属于理解层面,都应该是教学的重点。而一节课,不应该出现所谓的“高潮迭起”的局面,因为这不符合少年学生的生理特点。所以在进行本课的教学中必须有取有舍,即“舍得”,这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学会的一个方法。只有这样才会使教学重点突出,如果每个知识都是重点,反而会导致一节课没有重点了。那么如何“取舍”呢?

我在对学情进行分析中,考虑到面对的八年级的学生,正是由儿童向青少年的过渡时期,如何理解这个过渡期的真正内涵,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在这个过渡时期有所感悟,学会做人,也是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一个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中潜移默化渗透的内容之一。而本课涉及到五四精神,可谓是一个最好的契机。教学生做人,做好人,如何做?这就是其一;其二:今年又是五四运动纪念90周年纪念,各种媒体都做了翔实纪念五四运动活动的宣传,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相关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储备,这就构成非常丰富的社会课程资源,需要教师组织与发掘。其三,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本册历史第三单元的开篇之课,教材地位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四,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个意义的分析必须在方法上要“瞻前”、“顾后”,才可以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而中国革命的面貌如何焕然一新的?将从本课开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一一体现,这些都是“顾后”的内容,也是学生在此后内容的学习中一直要贯穿此意义的。简单点解释,就是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体现的历程。

基于上述分析,我确定本课在知识层面教学的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精神

为实现上述目标的教学,在过程与方法层面的重难点分别是

重点过程:话题二,看初期,莘莘学子勇做先锋的内容,在“瞻前”中比较五四运动追求民主、科学的精神

难点过程:话题三,观后期,无产阶级首登舞台的内容中,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综合上述分析,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

知识:五四运动的意义,中心,主力等有关基础知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及历史意义能力:培养分析材料的的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师生间通过四个话题的设置,掌握学习历史的“论从史出”的方法,体验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愫。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会“瞻前”、“顾后”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中,通过自己编制爱国口号,培养学生树立民族忧患意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品质。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第二、“突出五四,启动中共”教学过程重引导

通过与学生聊儿童节的离去,青年节的到来,身上的责任更重更大,唤起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引出青年节为每年五月四日,其因就是因为在90年前天安门发生了一件开启中国新时代的事件——五四爱国运动。由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其次,以五四为主线设环节,归纳五四精神,启动中共诞生。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将通过话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归纳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课标的要求,在任何版本的教材中都没有总结,所以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法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话题一】:析起因:外交失败气愤填膺

材料一: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4月24日,梁启超致电国民外交协会,发布归还青岛通电。

4月29-30日,巴黎和会代表参加会议,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条款【第156、157、158条】,德国在山东权益让与日本。

5月2日,北京政府密电中国代表可以签约。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在《晨报》、《国民公报》撰文:“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蔡元培将外交失败转报学生。

5月3日,北京各界紧急磋商对策。当晚北大学生在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大会,并约请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代表参加,大会决定于4日(星期天)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

问题1、材料一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导火线的事件。那么这则材料反映出的是哪次会议?当时会议上围绕中国的什么问题在哪方面出现危机?

问题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出现了什么结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如果你是生活在当时的一个中学生,你会怎么办?

在学生回答,(答:巴黎和会。德国在山东的权益问题。中国外交失败。弱国无外交。抗议、游行(自己编写口号)。)的基础上,老师引导总结出结论:

【五四精神之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忧患意识

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我们都知道五四爱国运动一开始的主力是北京的学生,并且通过同学们自己编制爱国口号,也看到了在坐的各位同学同样也具有与国家共命运的品质,随着大事年表,我们就一起感悟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学生的行动吧。由此进入话题二的教学。

【话题二】:看初期,莘莘学子勇做先锋

材料二: 5月4日上午10时,各校学生召开碰头会,商定游行路线。下午1时,北京学生3000余人从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队伍向使馆区进发,受到巡捕阻拦,学生代表求会见四国公使,仅美国使馆人员接受了学生的陈词书,英法意使馆均拒绝接受。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后到达赵家楼胡同,火烧曹汝霖住宅,痛打了章宗祥。

问题3:从材料中解读到的信息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以北大为阵地,主力是学生。游行、抗议、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的基础上,进而追问,为什么次事件初期的中心是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呢?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之蒙。第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引导学生复习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进一步体会新文化运动的“顾后”的影响: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人们思想解放的闸门,追求民主、科学,渗透到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中。而北大就是一个接受新思想的阵地,同时,五四运动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此起到了推动作用。

得出结论:

【五四精神之二】:敢为天下先、追求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专制、愚昧的勇气

爱国无罪。爱国无罪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出示材料

【话题三】观后期,无产阶级首登舞台

材料三:5月4日……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后到达赵家楼胡同,火烧曹汝霖住宅赵家楼,痛打了章宗祥之后军警赶到,搜捕学生,被捕者共32人。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

5月7日,经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返校,学生复课。上海60多个团体举行国民大会。

5月9日,蔡元培秘密出走。上海各学校全部罢课。

5月13日,北京各大专校长递交辞呈。

5月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组织“护鲁义勇队”。

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章、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

6月4日,北京学生出动比3日多一倍的人数上街演讲,当日700多名学生被捕。

教师过渡语言:学生运动在受挫——游行——罢课——被捕——游行——被捕中进行着,他们的行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关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这关键的时刻,爱国队伍是如何壮大的?

材料四: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800余名被监禁的学生获释。

6月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6月6-9日,罢工规模扩大。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9日,南京路工人示威。

问题4:运动后期中心转移到哪里?主力有哪个阶级承担?

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主力军由学生成为工人。自此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诸如到五四运动的血液之中。她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在反帝反封建这个目标上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还属于民主主义革命。但是领导革命的阶级从农民、开明地主、资产阶级等,变成了无产阶级;参加者也从少数“精英分子”扩大为人民大众了,所以这次运动还具有进步性。

无产阶级开始了领导中国人民探寻民族解放之路。在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再次体会到了这些先人身上具备的什么品质呢?

【五四精神之三】开启新时代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屈,无畏无惧,勇于献身,不怕牺牲的精神。

那么随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运动形势如何转变的呢?

【话题四】:望结果,反帝反封决不妥协

材料五:

6月5日,800余名被监禁的学生获释。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

6月11日,陈独秀、高一涵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总统提出辞职。

6月12日,商人开市。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

6月17日,北京政府致电专使在和约上签字。

6月23日,徐世昌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陆征祥从缓签字。

6月27日,京津学生,留日留美学生请愿。

6月28日,北京商学界代表再次请愿,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拒绝在和约上

问题4:阅读材料,总结五四运动结果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1、释放学生

2、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综合上述分析,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之四】:爱国主义是源泉,振兴中华为己任

各位老师,以上的教学过程,都在让学生体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与过程。综合以上探究,得出总的结论:

五四精神的内涵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各位老师,在上述环节中,通过教师有意识板书,进行小结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思想基础 中共诞生

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组织基础 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诞生了。那么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其内容与意义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在本节课中已经学过的方法自己通过阅读教材资料,完成。

(1)基本概况

(2)历史意义:

“瞻前”:追溯近代以来资产阶级领导的一系列事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的史实。得出——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顾后”: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得出——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如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六十年来的成就等等。由于学生还没有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所以我在让学生体验“以史佐论”的过程中,采取灌输法进行。

最后回归梁启超的话: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以上就是我的对本课的说明,如有不妥之处,请多指正。 导课语:同学们好,是否感觉到时间过的好快啊,转眼间我们已经步入了八年级,进入青少年时期。六一儿童节渐渐远离我们,迎接我们的是——五四青年节。那么这个节日所纪念的事件究竟是怎样的呢?她所蕴含了怎样的精神呢?我们又该担负怎样的责任?继承与发扬五四精神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到九十年前,去了解、去体验那时的青少年是怎样做的吧!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陈晓锐:《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说课稿】相关文章:

历史学习指导:学好国际关系史的几点技巧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基础知识 提高表达能力

高考历史备考建议:方法为主兴趣至上

高中历史学习总结:小规律,大方法

2011高考历史复习规划和技巧

高中历史学习-高考历史主观题四“审”技巧

高中历史复习:夯实基础知识 巧计历史事件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探讨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说课稿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规范性答题为高考历史加分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