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历史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三权分立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三权分立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7-07-24 发表 | 教学分类:历史知识点

学习园地

查字典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三权分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历史网。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分权是为了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力滥用。

政治上的三权分立指: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在美国,行政权指政府,立法权指国会的参众议院制度,司法权指法院。三权分立很好的实行了“宪政”的主旨思想。实现了依宪治国的目的,也是法治国家的根本面貌,抑制绝对专权的出现,是民治的保证。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三权分立的内容

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基本政治功能,是在西方社会的解决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防止专制问题。

所谓“资产阶级民主”,主要是指它的立宪共和与政治民主,而立宪共和和政治民主的重要内容就是“三权分立”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及相应的政治制度。“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于国内社会秩序的稳定,对于排除封建势力对政治的干扰,对于避免专权现象和减少腐败,对于促进地方政权的建设,对于保证“司法独立”,对于资产阶级政党用和平手段统一国内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等等,起了很大的作用。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三权分立的特点

1、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从权力的来源上保障各自的独立性,使三种权力保持平行,是一种严格的三权分立模式。

2、三权分立体制下的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在动态的运作过程中维持彼此之间的制衡关系。

3、三权分立制度所设定的权力界限存在含混不清、相互交叉之处,为权力在现实中的倾轧埋下伏笔。

4、三权分立体制设定了这么一套分权与制衡的模式:用分权机制与程序机制实现对政府权力的排除性控制;用否决机制与弹劾机制实现对政府权力的反抗性机制。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三权分立——美国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军队最高统帅,总统的重大提案或政策必须经过国会的通过才能有效;

国会是立法机构,其包括众议院和参议院,对总统据有弹劾的权利,通过的法案必须经过总统签署才能有效;

最高法院是最高的司法机构,最高法院院长由总统任命,一任命便是终身,可以判定总统或者国会的某项行为违法或违宪。

美国总统拥有行政决策权,其主要职责为“监督法律之忠实执行”。根据这些字眼,宪法并没有要求总统本人去执行法律;而是要求总统的下属官僚完成这些职责。宪法授予总统监督法律之忠实执行的权力,使得其可以中止某位行政官员的任命。

司法权为审判案件与争论的权力;其由美国最高法院与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次级法院所有。其法官必须由总统在经由听取国会建议与获得国会同意后所委派,其职务为终身制,并会获得足够的超时工作补偿。如果一个法院的法官并不具备这样的性质,该法院则不能运行美国的司法权。

美国国会拥有惟一的立法权力。在不授权原则下,国会不会在其他机关委派任何立法代表。

三权分立并不是绝对的;其以权力制衡的原则来实行。麦迪逊(JamesMadison)这样写道:“三权分立并不应完全分离,使得其三者间没有互相受到宪法的控制。”权力制衡系统的设立是为了防止任何一种职权受到滥用,出现越俎代庖的情况。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三权分立】相关文章:

2012年高考历史备考建议:方法为主兴趣至上

高考历史问答题解题方法点拨

如何提高解答历史选择题的准确性

高考文综(历史)考场攻略中篇

高考历史组合式选择题解题方法

备战高考历史:大题冲关之解题技巧

2013年高考指导:如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由2010年高考题 寻找高中历史选择题新解法

高考历史复习注意“三联系”

2009高考历史备考的五大记忆方法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