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随笔 >福建高中“课改”解读

福建高中“课改”解读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随笔

历史教学

在中小学基础课程改革后,新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也在酝酿之中,2005年秋季,我省将对此进行改革试验。对于此次改革的情况怎样?请看——

2005年秋季,我省将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试验,由于此次改革事关重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笔者对此进行解读。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与以往教学改革的确不同,尤其是重点突出的“三位一体”的改革理念。

“三位一体”表现在课程目标上,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了解并把握好上述课程目标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学会求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观念的更新和学科教育重心的转移;对于本地区课程改革的实验和推广而言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课程学习的“质”方面,省课改专家余文森教授指出“关注营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指的是课程内容质量高低关系乃至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课程如果有问题,谁越认真教,教学效果就越糟糕。教学应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面向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书,要努力做到科学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历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会焕发它的生命力。在“量”方面,南京师大课改专家刘军教授指出,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定出的知识“保底不封顶”,强调关注目标底线,“顶”的程度要根据学生情况处理,不能过分拔高。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方面,教师还是有自主权的。实际上,无论是关注“质”还是“量”,教与学就是实实在在的围绕课改精神进行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实践与探索,就是通过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健全的思维方式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方法内化为学生一生成长的动力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纳入课程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教学过程中师生都不能“套上枷锁去跳舞”。这指的是要有平等和谐、互动开放、体验感悟的基本理念。教师自己要避免“一个头脑两个系统”,两个系统一个对外,应付检查开优质课耍弄教学手段;一个对内,“拎着新鞋走老路”。教师更不能抑制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学习主动性、学习创造性,教师要树立发展本位的教材教育观,要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无疑,各种活动课的开设是很重要的,但“活动课不是玩课”。笔者认为,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什么内容的活动课,尽管是全民参加也不值得提倡。活动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应该是师生实现自身存在价值的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它拓宽了课程教育目标的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更加强调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课改专家刘军精辟的概括为“言之有理”,即“触景生情(知识与情感)、动之以情(运用的方法)、晓之以理(分析的方法)、有感而发(态度和价值观)”。实际上,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是有“景”的生动,“思”的扩展,“理”的智慧及“情”的生成的合成体。它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以及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和发展做贡献等人生理想。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少年……教师的职责是帮助他找到合适他的地方充分施展他的才华……”所以,新课改将不再“一俊遮百丑”,单纯依靠成绩衡量学生,而是提倡“多几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提倡支持学生实现“给我一双翅膀,让我飞上蓝天”的理想目标。这些都是新课改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人格的具体表现,它们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格外关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实际上,在实施上述课程目标“三位一体”的具体过程中,我们还同时创造着另一个“三位一体”的教育,即在教与学中,实现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的有机结合。


【福建高中“课改”解读】相关文章:

高中课标解读:选修课程《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解读之一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从创新的角度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高中课标解读|第三编第二章:关于评价建议

在线收听: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二)

第二章 必修课程《历史Ⅰ》解读

高中课标解读:选修课程《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解读之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本体解读:第一章 课程目标解读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