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成才的起点,是学习的源动力。”而历史是多元的、五彩缤纷的、形象的、有血有肉的,是活生生的,是一个令人神驰向往的科学殿堂,应是中学生喜爱的科目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的大部分中学生已失去了对历史科的兴趣和好奇心。究其原因,最重要者乃历史教育“见物不见人”的不良倾向所至。因此,注重历史知识的人文性,关注人的情感和精神,重视人的价值、尊严、情趣和道德等人性化的东西,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方可使历史活起来,使中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一、认真把握、上好第一堂历史课
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是从第一节课开始的,第一节课好比一块敲门砖,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如何,是否喜欢该学科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节课。
第一步,把古今中外的历史教学概况简单地介绍给同学们,从中分析开设历史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就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有了新的了解,懂得学好历史,既能以史为训,鉴往知来,又对学好其他学科有所帮助。第二,设计一些小问题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掌握的程度。虽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答,但也发现对该门学科知道了解得太少。及时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第三步,针对大多数同学认为历史难记,着重介绍历史记忆方法。如“谐音形象记忆法”、“数学运算记忆法”、“年代间隔等距记忆法”、“中外历史比较法”“联想推算法”、“顺口溜法”等,并举一些典型的例子进行说明。这样就使学生觉得历史并不枯燥、乏味。在讲授期间,学生被老师的讲解深深吸引,以至于下课铃响了,很多同学仍建议继续下去,由此可看出,同学们对历史课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认真备课,深挖教材,熟练驾驭教材
历史学科与其他自然学科不同,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看书也能掌握书中内容。所以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读一遍,学生会认为老师没有水平,有没有老师都一样,就会出现学生旷课、上课不专心、看课外故事小说等现象。作为历史教师要想避免上述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要前提是认真备课。因为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每一个历史事件、人物都包含各具特色的趣味性,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楚,有英雄豪杰的光辉业绩,也有民族败类的丑恶嘴脸。教师只有通过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在教学中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俗话说:“熟能生巧”,教师要能做到对教材熟练驾驭,运用自如的程度,教学中趣味性就会自然而然溢于言表,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兴味盎然。为了增加趣味性,在备课教学过程中,可插入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历史小故事,补充一些资料,加深学生对教材抽象理论内容的理解。当然,选择的故事资料要属实,来不得半点虚构,且不能过多过滥,否则会有喧宾夺主、本未倒置的感觉,也不能单纯追求趣味性而忽视了健康性。
三、设音乐茶座,办故事信箱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现在的中学生大都喜爱音乐,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设立了历史“音乐茶座”,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电视中的音乐歌曲集录在一起,用于课堂教学,极大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这样的状态下,常常要求学生编写小故事,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故事信箱”应运而生。每讲完一个时期的历史内容,就让学生以该时期不同身份的人物口吻写信,谈那个时期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故事。由于人人成了活动的参与者,学生们兴趣很浓,他们分别以帝王、大臣、农民、手工业者等身份叙述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学生们写的这些故事大部分超出了教材的范围,能将课外材料进行较好的选取和组织运用。将收到的故事信件分门别类地装订成册,让学生传阅,互相体会成就感,大大增强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源动力。
四、开对话式历史专题讲座
一般来说,历史专题讲座是对历史知识的拓展,对学科研究新成果的介绍及教学内容的补充等,其实质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话式历史专题讲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在讲座内容的选取方面,首先告诉学生将要举办专题讲座,要求学生提出想听讲的内容,然后由学习委员汇总,同时要求学生也查阅相关的资料,师生互相交换意见。
这样的一个准备阶段虽然需要十几天的时间,但它使老师了解到许多新的情况:学生对专题内容了解了多少,还想知道什么,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兴趣在哪些方面等等。这样,在编写讲稿时,目标性更强、更准,也就更具有吸引力。而学生在这个听讲的过程中,也能迅速进入学习角色。因为学生对讲座的内容有一些了解,自己存在的疑问也可从听讲中得到解决,而且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就是讲座课程的开发者、参与者,积极性自然而然就高了。
当然,这样的专题讲座,在内容上要注意其科学性、思想性、常识性与探究性的有机统一,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喜好去进行。
五、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经过上述环节后,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探究历史问题及与现实生活中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丰富学生的思维内涵,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洞察力。
历史教学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热点、焦点问题,学生对此也非常有兴趣。如巴以问题、印巴问题等。通过引导,许多同学想到了用中国古代先哲总结出的“兼爱”、“非攻”等和平思想来劝说巴以领导人和平解决民族冲突。这样,历史学习就变得有现实意义了。许多学生为找到理想的答案,不仅查阅历史资料,而且还设法了解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把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学习历史的兴趣由此盎然。
总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学生才可能有盎然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源动力。
【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相关文章:
★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