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分析初中世界历史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教学方向

分析初中世界历史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教学方向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6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教材编排特点:初三历史内容是世界历史,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学习方式多样性。导入框以生动的历史故事、文物和图画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去阅读正文。正文也一改传统课本以权威口吻传达的特点,而注重了阐述的严密性和发展性,比如在“人类的出现”板块中“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可能”一词表示推测,体现了编者语言的严密性和态度的严谨,表明对历史的研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关于人类起源的观点也是随着研究的的深入而不断变化的。课文中间,穿插了“文献资料专栏”,这些文献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历史课本中首次出现了英文部分,供有兴趣的学生查阅、探讨,也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帮助学生打破学科界限,树立大学习观。课文中间穿插了启发、拓展性学习内容——“动脑筋”,这部分内容,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大力利用课外课程资源,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练一练”是夯实基础、进行自测的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练结合,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而“活动和探究”,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活动上,可以采用讨论、游戏、故事会、对比鉴赏、写小论文、穿越时空替古人出谋划策,等等。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自由阅读卡”是历史知识的有效补充,也是带动学生通向课外学习的桥梁。活动课,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和时代性特征,赋予历史内容以崭新的涵义。“好书推荐”和“历史学习网站”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深层次挖掘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教学方向的改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历史课堂就是背历史知识的传统观念

从历史课本的编排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学习已经由传统的记忆型转化为探究型。对许多尚属学术界争论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选进中学课本,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比探究,来得出自己的结论,或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表明观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能单纯让学生去记忆一些在资料或网络上很容易就能找到的历史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课外拓展并充分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课外课程资源,对课本中提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也不必要求学生的结论整齐划一,或者受已有的研究结果的限制,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如,关于埃及金字塔是如何修建的?很多学生查阅了资料,认为金字塔的建筑难题,不仅仅是人力和设备的问题,更主要是金字塔的设计和其中的好多神奇之处,用现代科技都无法说明。比如所有现代化仪器在金字塔内全部失灵;金字塔有保鲜功能,放进去的食物保持新鲜如初;通过几何学原理让尸体快速脱水不腐烂,变成木乃伊;能让锈迹斑斑的金属变得闪闪发亮;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用塔高来除底边的2倍,即可求得圆周率,等等。这些神奇之处,在埃及的其它建筑中,都没有体现出来。这表明金字塔不是埃及人建造的,而是有外星人,或者是地球上另一群有着超高科技的古人类建造的。教师不必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是”或“非”的评价,而是肯定学生的这种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以现有的研究结果为参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提倡开放性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思想

在课本中有许多开放性问题,答案并不确定,只要学生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即可。教师对此类问题,一定不要以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以致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失去自我。如,在学习《西方文明之源》时,课本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古代希腊,你愿意生活在雅典还是斯巴达?为什么?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时,一定会加入时代和个人元素,大部分学生考虑到雅典的制度更接近现代的民主制度,相对而言更有人权,生活也更有情趣和情调,会选择做雅典人。也有一部分学生觉得斯巴达的管理制度虽然具有独裁特征,也很残酷,缺少雅典的民主和生活情调。但是,它更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安邦治国,能够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对人类的自身发展也很有益,所以,选择生活在斯巴达。教师可以提议,让学生结合这两个城邦的特点,建立一个你认为理想的国家,你会如何规划这里的法律和人民生活呢?这样启发学生更理性、更全面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合能力。

三、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适应课程的变化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本的编排来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不能再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向学生灌输自己的观点,或者传达教科书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形成和课本的交流,对课本内容或进行探究,或进行质疑。将自己的观点罗列出来,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观点的相悖和冲突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表现,教师要善于抓住这种碰撞,作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切入点,从而将学习进行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二战内容的时候,课本上有一个思考题:有人说日本是战争的受害国,因为它是唯一受到原子弹危害的国家。你对这个问题是什么态度?大部分学生反对这种说法,认为日本是罪有应得。但也有同学认为这种观点也有一定道理:日本既是战争的发起国,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尤其是日本人民。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去做社会调查,查阅历史资料,查阅日本人和美国人对这件事的态度。综合各方面的观点和态度,重新认识这个问题。从而将学习不断深化。

【分析初中世界历史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教学方向】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后现代知识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尝试

初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

历史教学中的多样教学方式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省级课题“构建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正式立项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材教法

初二历史教学反思

秦朝统治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