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7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历史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可见,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显。总之,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承认每个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根本,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努力改进历史教学方式,使历史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具有个性人才的工具和方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对学生倾注一腔热情,不仅可以提高、增强学生的兴趣,甚至能够因此转

化为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动力。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关注他们在历史学习中的情感需要,辅之以深入细致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并排除来自外界的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学会自我心态的调整。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学生的关心和教导不应以感情亲疏、个人好恶和学生的品德优劣等为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需求,不偏爱优等生,不歧视后进生,不让他们觉得课堂是一个使他们暴露自己弱点的地方,一个使他们在其他同学面前难堪的地方。因此,历史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充满和谐、尊重、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氛围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学生为了能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必须爱学习、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历史教师应当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并在学习方法和内容上给予科学的指导。

当今时代是信息知识时代,教师可以通过当今社会现实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只有把学习的目的与自己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学习目的性和主体意识。一个有着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功课的学习中去。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理解、应用所学知识的程度给予充分的注意和必要的指导,对学生遇到困难要提供适时而有效的帮助,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吸收、摸索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注意扬长避短,兼容并蓄,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三、创设促进个性发展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是在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可见,凡是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就容易提高积极性,使其积极愉快地去从事这些活动。因此,历史教师要注重过程式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如通过分配学习任务,呈现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等,使学生融入到教学内容的思考、理解、问答、练习之中,或通过课内外的资料搜集、探索研究以及利用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富于启发性,使学生要想有所悟;练习时要精选习题,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精讲精练、善问善思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采用生动活泼、快乐多样的授课风格和方法,如讨论法、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三分钟、现代信息技术等,为学生创造一种能自由发挥、轻松愉快、易学易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崇尚真知,乐于探讨,自觉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教学合一

现代教学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结合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富于创造性的参与的过程。因此,教学是一种师生间进行交流合作的双边活动,这样学生的智力和技能在经过培养和亲自参与后,才会得到提高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所授知识的认知、领会、运用中。如根据课程特点适时创设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加以适当的讲授与辅导,真正使教学成为师生合作的双边活动,达到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教育原则。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在自学时的信息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

五、实施民主、开放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个性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的教法,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师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在认知和能力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是规规矩矩听课、小心翼翼答题,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严重地扼杀了学生创新的火花。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就要有创新的课堂设计,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奇特”想法、说法,教师不能轻易否定,要在肯定其敢于创新、敢于思考的同时,帮助和引导他们识别自己的想法、说法中不合理的地方;要宽容、理解学生在知识上的不足,鼓励、信任学生的进步,使其永远保持对知识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其次,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要巧设疑问。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而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成功的质疑训练,往往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意识的重要步骤。为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开放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机会,激发求知欲,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灵活性和精致性。

六、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评价体系,不断开展教学改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我们所有的教育活动,包括评价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评价的设计与操作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要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需要和主观能动性,以利于其全面、长远的发展。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评价体系,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认真地研究阶段教育目标和教材教法,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遵循这几条原则:①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长远的发展;③要有利于提高学生高层次的学习成效,体现创新性。

总之,“历史是个性化的行动”。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努力把握好课改的脉搏,改变教育理念,积极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相关文章:

开放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反思

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多学科渗透

初二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2)

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经验与反思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2005年高考历史教学的反思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