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图书情报资源

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图书情报资源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8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一、历史图书情报种类报纸:有关历史的报道,可剪下作资料用。比如:现代科技将长沙马王堆辛追夫人7、18、30、50岁四个年龄段头像复原资料及图片;张学良口述历史;地下文化遗址的发掘反映出的文化;对历史的质疑,如现在考古证明造纸术的发明者不是蔡伦等。

实物:文物或能反映过去历史的物品、遗址、遗迹,古稀老人的口述历史,老照片反映的历史。

影视片断:专用于教学的或自己刻录的可用于教学的影视片断、VCD、DVD历史资料片、录音。

图书:正史、野史、史料、故事类普及读物、词典、史学理论、传记、年表、国别史、断代史、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文物考古、风俗习惯、民族史志、地方历史、历史小说、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等等。

二、让图书情报走进第一课堂

历史本身是很吸引人的,可以说老少喜爱,这就是历史题材影视热播的原因。但我们的历史课却是众多学生不喜欢的一门课,其反差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我曾作过调查了解,学生反映历史教材很简单,又是汉字,一看就懂,而老师又照本宣科重复书上的内容,课堂信息量不大。平心而论,历史课本上的内容按传统教法只须20分钟就可讲完,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应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剩下的20分钟。如果今天让学生坐好看课本,明天还是让学生坐好看课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历史课,课堂秩序也难以维持,怎么办?我们应该加大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充分利用40分钟,让教材相关的上述情报走进第一课堂,丰富、活跃我们的教学。

三、利用图书情报,延伸第一课堂,培养探究式学习方式

第一课堂老师上得再圆满,但毕竟只有40分钟;第一课堂老师准备得再充分,图书情报毕竟是老师收集好灌输给学生的,我们的教学不仅仅只停留在40分钟课堂上,学生有个体差异,课堂上的东西也不一定让每个学生吃得饱,也不一定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我们应考虑延伸第一课堂,充分利用图书情报,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1.作业创新。少布置一些简单重复的练习,大胆布置非常规的作业题。比如由老师或学生设计问题,写成论文,促使学生离开课本作业,走进图书馆找答案,加深知识度,加宽作业覆盖面,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取探寻及独立思考的乐趣,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探究式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

2.引入辩论。传统教育着眼于让学生接受和认同某种结论和观点,引入辩论就是让学生跳出定势,大胆质疑;定期举办辩论会,老师精选辩题,提前让正反方学生自己去查找史料,读史学理论,为了自圆其说,学生必会泡进图书馆,饱读历史及其他学科领域的书,既培养了阅读能力,扩大了知识面,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史学观点,锻炼了思维的敏捷性;既让惯于听课的学生拥有了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也给老师的教学注入了活力;既让沉睡的图书馆情报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也让学生学会了使用图书馆情报的技能。

3.改革考试制度。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体系把教学集中在课本上、课堂上,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转圈,以分数的高低给学生和老师定优劣。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在课堂中反复“咀嚼”教材,课后围绕教材布置大量作业,考试时学生死记硬背教材,考完就忘。要改革现有历史教育弊端,必须首先改革历史课的考试制度,必须从形式和内容方面加以改进。可以采取笔试、口试、史论文章相结合的方式。笔试:用闭卷形式考查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口试:老师当面提问题,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知识的广度和是否有独立见解,这是对平时阅读的检验;史论文章:可开卷,允许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工具书,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课本以外获取历史信息查找资料的“科研”能力。这样的考试给学生一个导向,就是:即使把教材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能获得高分,迫使学生走进图书馆,增加阅读量,并且学会思考,学会表述,学会运用,最终让学生获得应该获得的人文素养。据说国外8岁的小学生就会利用图书资料写分析二战原因的文章。这些方面我们真的应该吸取国外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

【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图书情报资源】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中的多样教学方式

传统历史教学反思

对历史教学的反思

历史教学片段反思

学导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教学反思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多学科渗透

历史教学反思(2)

新时期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初二历史教学反思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