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历史教师观念与知识的自我更新

历史教师观念与知识的自我更新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31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除了从宏观上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的教育体制之外,从微观角度说,教师要自觉地将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常规教学结合起来,要不断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自己在素质教育中成为专家型的历史教育工作者。

一、更新教育观念是自我更新的第一步

在教育实践中要确立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学生身上蕴含着巨大的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就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去独立地获取知识,开发智力的。“双主体”作用是指从教学角度来说,教师是教的活动的主体,他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学的角度来说,学生是学的活动的主体,他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能动性。(见下表)

教学活动

主体

客体

媒体

教师

学生

知识

学生

知识

教师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所处的位置。

在教学中要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能力定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学生,即使他们的学习结果完全相同,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过程和方法的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考虑教学内容的智力培养价值,遵循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将传统的“学答”式教学模式变为“学问”式模式,以达到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的目标。

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思维的整合性培养。我们自幼被教导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段段来理解,这显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容易处理。但是无形中,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然失掉了对“整体”的连属感。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学习知识首先要从整个关系模式中认识事物。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讲授教材时,总是采用分析的方法,一章一节地相继进行,这正如建筑大厦一样,一块砖一块砖往上垒。认为一切皆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而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大厦建成的整体构造如何,学生事先心中无数。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就应将整册书的历史概貌非常详尽地介绍给学生,并将全书的线索勾勒出来。这种挖掘和探索事物实质及其史实间因果联系的过程能够极大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日常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知识系统,并按照知识系统加深对已有知识以及新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二、优化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教师要圆满地完成教育的任务,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么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历史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subject involved knowledge)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也就是我们的历史专业知识。过去认为这种知识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所以我们一直十分重视专业知识的进修。可是教育心理学家通过量化测试,得出结果,历史教师在专业知识掌握上达到一定水平后,则与学生的成绩没有了相关性,所以仅仅拥有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的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是指教师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或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教学不同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具有明显的情境性。专家型教师面对内在不确定的教学条件能作出复杂的解释与决定,能在具体思考后再采取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在这些情境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高中试验本新教材注重经济史的讲解,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钻研一些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在讲解《马关条约》关于“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时,学生就希望具体了解与今天的保税区之间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应关注时势,懂得经济学常识。在讲改革开放时,指导学生们联系对目前国有企业一些问题存在的疑惑,进行课堂讨论,写下了《中国企业,一路走好》(已发表),从而既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又实现了德育渗透。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conditional knowledge)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是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心理学家林崇德在“学习与发展”理论第一条就写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是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对学科作出教育学的解释,这种解释要以学生对该学科的掌握情况为依据,要考虑到学生对该学科已有知识的理解。正如杜威指出:科学家的学科知识和教师的学科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以便学生能理解。

三、教学过程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

教学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认知,达到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其教学行为的合理与否。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呢?

一是利用交互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轮流承担教的角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就具体教学而言,就是尽可能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在学习中发掘自己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创造力。教学中,由于教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得学生自主讲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承担教的角色可使学生自然地担负其责任、积极模仿教师示范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在准备过程中,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拓视野,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加深了,运用灵活了。

二是有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必须有参与现代技术革命的意识。CAI刚刚进入课堂,只是制作一些动画,将静态变为局部动态,将抽象变为具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由单纯使用听觉或视觉,变为听觉、视觉并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随着人们对CAI系统功能的进一步认识,有效利用增加了,利用CAI系统交互性特点更新历史课堂教学,实现这一质的改变。

交互性是指学习者与计算机之间进行直接交流活动的特点。在CAI状态下,学习者利用一定的输入和输出设备,通过人机之间的交互作用来进行学习,因此交互性是CAI教学系统的一个基本特点。以《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题为《中国社会形态演变的内、外部因素分析》综合复习课CAI系统课件设计为例,通过学生阅读史料,以多选形式检查阅读效果,考核窗口则由教师主程序控制。如果选择错误,计算机将自动返回相关方面的史料群中,便于学生查明自己对教学信息的接受和处理情况。在掌握之后进入考核界面进行考核,并为这些学生额外提供检查题,以巩固知识。

正如心理学研究表明的那样,多种感觉分析器的协同作用是提高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见下表)

3小时后保持知识

3天后保持知识

单纯用听觉

70%

10%

单纯用视觉

72%

20%

视听觉并用

85%

65%

交互方式

92%

75%

同时,教师从主机控制屏中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各部分知识掌握程度的量化指数,为以后教学重、难点的安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这样,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施性更加突出,可以有效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三是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这里的监控主要是保证教学的成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和反馈。优秀的教师是教育过程加反思。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对正确的回答教师要及时强化鼓励,对错误的回答可用延时判断来启发学生,强化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内容和方式。

作为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永恒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教给学生历史知识仅是第一步,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这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将具有长远的意义。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优化教学过程,将是我们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的唯一选择之路。因为高素质的人才是由高素质的教师培养出来的。

【历史教师观念与知识的自我更新】相关文章:

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新要求

图说历史:毛泽东、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

初中历史教师教研群关于课程标准的第一次讨论

对历史教学的反思

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在历史教学反思中成长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国历史学科教学的专业发展基准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历史教学中的多样教学方式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