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说课稿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16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一、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处理

课标要求: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紧承上一课介绍的两宋经济概况,从宋代的衣食住行,城市文化生活、节日活动三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及其丰富,城市的习俗多姿多彩,呈现出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与本课教学内容类似的历史问题,在以前各版中学历史教材中均没有出现过,属于全新的教学内容,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问题,基本上属于社会史的范畴。在本版实验教材中写进这些内容,是一种新的探索。

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服饰、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工具,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

(2)通过对宋代社会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变化的辨别,让学生从历史图片、古代诗词等资料中捕捉有效信息,领略宋代的社会风貌,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并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发展。

(3)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大量历史图片,影像资料、宋代诗词等,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的触摸历史;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导游带领全班同学进行“东京一日游”,体验宋代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愉快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宋代社会风貌呈现出万千气象的原因,使学生明白丰富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的体现,也是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传承性,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以及亲和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认识。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走进宋代的社会生活,克服历史距离感和陌生感。

二、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图片、情景模拟、体验交流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1、探究学习法:在教师创设的轻松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进入新课学习之前,学生通过看书和搜集资料,列出宋代社会风貌特征表,包括宋代的衣食住行、城市文化生活、节日活动六个栏目。通过小组合作以竞赛的方式完成表格,“看谁做的又快又准”,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又使学生对宋代的社会风貌形成较为整体的认识,为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

2、“引导——探索”启发式教学法:采用设问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讲到宋代的饮食,创设情境:假如你是生活在南宋都城临安的南方人,有一天,有一位来自北方的朋友到访,你将带他去尝试哪些美味佳肴?(要求学生提供的要符合宋代的社会背景)通过这一情景模拟,学生争先介绍宋代的美食和名菜:东坡肉、包子、鱼、木瓜汁、茶等。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相应的显示相关的图片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

3、图像示意法:

本课内容涉及到宋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用图片示意,最便于学生理解。

展示《清明上河图》及宋代房屋、家具、交通工具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宋代农民、城市平民和达观贵人的住房和交通工具的区别。另外,通过观察《宴饮图》,了解宋代服饰和家具的特点:改变了人们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也奠定了明清时期的家具格局。

4、比较学习法:

引导学生将两个同类性质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对比唐都长安图和北宋东京图,使学生认识到宋代都城突破了以往封闭的格局,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且出现了市民的娱乐场所“瓦子”。反映了宋代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精神需求也日益提高。宋朝的世俗文化各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又为学生以后学习《灿烂的宋元文化》打好基础。

三、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多幅局部图,教师指出这幅画真实地描绘北宋都城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它展示的是宋朝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也是宋朝社会风貌的真实展示。然后进一步导入:同学们想更多地了解宋朝人们的日常生活吗?今天我们就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去看一看他们的生活情况。

2、讲授新课:

本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四项内容,一是精神生活方面,包括娱乐活动和节

庆活动两项内容。物质生活作为人和社会基础性的需求,在教材中所占的篇幅稍多一些,在教学中可以更强调一些;但是对于精神生活的内容,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1)讲宋朝的服饰,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前收集的宋朝服饰图片,首先展示“宋朝文官服”图片,据此说明北宋初年,崇尚节俭;并展示一段文字材料,说明宋朝初年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的规定;随后展示一幅妇女精美服饰图,说明到后来,奢侈之风盛行;对于服装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首先展示一幅“男子服饰”图片,说明北宋初年影响不是很大,但随着民族融合和民族交往的加深,影响越来越大,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讲究实用。对于妇女缠足,展示相关图片,说明缠足这种陋习直到解放后才彻底废除。并分别介绍宋朝不同行业人的衣着特点,对比唐宋妇女服饰的不同之处。欣赏“宋朝官服图”,通过官服的颜色辨别官位。一方面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另外又培养学生比较、概括、识图以及理解能力。欣赏完图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宋代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和长期以来民族交往民族融和的重要影响。另外,宋朝服饰文化相对于前朝更加趋于保守的原因与宋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有关,宋朝无力与周边少数民族抗衡,因此统治者则通过强化思想控制,从各方面灌输封建伦理纲常的旧观念,进一步从精神上奴化人民。

(2)讲到宋代的饮食,创设情境:假如你是生活在南宋都城临安的南方人,有一天,有一位来自北方的朋友到访,你将带他去尝试哪些美味佳肴?(要求学生提供的要符合宋代的社会背景)通过这一情景模拟,学生争先介绍宋代的美食和名菜。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相应的显示相关的图片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教师可引用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等宋代诗词以及历史名画《斗茶图卷》,让学生从中了解宋人饮食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宋朝南北方饮食在主食、肉食、饮料等方面的差异。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南北方民族融和加强,在饮食方面也有融和的表现。

(3)关于居住方面,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指出宋代的居民有哪几类?各类的民居各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城市和乡村住房的不同。教师最好能够给学生展示各类住房的图片,便于学生认识和比较。

(4)关于行的方面,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宋朝主要有哪几类交通工具,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在使用的交通工具方面有何差异?引导学生联系前几课的知识分析宋朝为什么缺马?

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是本课第二框题内容,属于宋代的精神生活方面。

(5)关于瓦子首先明确它的概念,让同学自己在书中找出,加深印象,然后举手抢答,瓦子是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宋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对文体娱乐活动生活的需求增大。那么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呢?通过多媒体设备演示一些图片,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说书的、唱曲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文艺、体育娱乐活动;还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6)讲丰富的节日活动,教师首先出示问题:“今天的春节和宋朝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思考及回答。然后教师对宋朝的节日进行讲述,主要讲述宋代的元旦(春节),并展示一幅“宋燃爆竹”图进行辅助说明。请学生课前收集我国传统节日来历的典故,然后请同学们猜一些节日的谜语来加深对其它节日的认识,从而在学习中调动了课堂气氛。并说说今天传统节日的节庆活动(如春节、元宵、清明、七夕、中秋、重阳等)及节庆风俗,感受中国传统节日节庆风俗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尊重,从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传承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宋代的生活毕竟与学生今天的生活相差很远,在充分领略了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之后,要让学生完全融入历史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宋代社会生活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利用当今人们生活中普遍喜爱的休闲旅游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导游,结合所学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来介绍宋代的社会风貌。引导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下,带着兴趣、怀着好奇进行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充满了轻松、活泼。通过体验宋代人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老师升华使学生明白丰富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的体现,也是长期以来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影响。

3、课堂小结

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对所学课文给予小结,指出它真实、广阔而详尽地展示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情景。然后回应课文标题《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的宋代社会生活,根据这些知识我们知道宋代的社会十分繁华,这是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的结果。而我们今天的很多风俗习惯都与宋代相同,并且是由那时开始成为我们的民族传统,这说明我国的历史发展连续不断。

4、课后作业

为了弘扬中华文明,继承优良传统,设计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为2008年奥运会上的中国礼仪小姐设计一套具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服装。

5、板书设计

宋代社会生活物质生活(衣、食、住、行)

精神生活(娱乐、节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说课稿】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历史 单元三复习 教学设计

第16课 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七年级历史第二册教案(全)

中考历史考点(课标)解读之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七年级历史下册

《秦帝国的兴亡》说课稿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

人类历史的开端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河北人民版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关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几个问题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