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2016级高一历史下册期中复习试卷及答案

2016级高一历史下册期中复习试卷及答案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9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一历史下册期中复习试卷及答案,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1. 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2. 标志中国古代耕田农具基本定型的是( )

3. 电视剧《乔家大院》艺术的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鲁商

4.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根本原因是( )

A.分封制的瓦解 B.生产力的发展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5.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 D.纺织行业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

6. 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天主教开始冲出欧洲,走向世界。这句话说明葡萄牙、西班牙支持开辟新航路的目的之一是( )

A.掠夺黄金 B.掠夺原料 C.开辟海外市场 D.传播天主教

7. 下列航海家中开辟了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是( )

A.Columbus B. Magellan C. Dias D.DaGama

8. 新航路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B.便利了欧洲殖民主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C.证明了地园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9. 1851年5月1日,世界首届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展示内陈列了约14000家厂商的产品,,其中英国约占了一半,英国人民为自己的国家而自豪。这种自豪源自于( )

A.工业革命的成就 B.海外殖民地的扩展 C.参展国家多 D.参展品种多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 )

A.扩展的工业革命 B.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垄断组织的出现

11.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着表明(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资本主义制度优于封建制度

③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④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 下列企业中最能体现洋务运动初衷的是( )

A.开平煤矿 B.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发昌机器厂

13. 观察下图,从中能够直接得到的信息是( )

A. 民国政府大力倡导公共机关一律使用国货 B. 一战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C.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动力 D. 中国民族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并占据国际市场

14. 19世纪末清政府考虑调整民族工业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企业生产的利润的刺激 B.扩大民族资产阶级的影响

C.甲午战争后出现的财政危机 D.帝国主义提出了扩大市场的要求

15.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 )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6.近代中国某民族资本主义纺织厂的经历可能有( )

①创办于甲午战争后,发展较快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③日本全面侵华时期,走下坡路④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最终倒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 国家颁发右图凭证的目的是 (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打击不法商人,整顿经济秩序

D.保持多种经济成份,促进经济恢复

18. 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缓减国家的经济困难

19. 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是( )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0. 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1978年,开始试行 B.目的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

C.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和生产分配的自主权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嫁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饪,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⑵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⑶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马可波罗行记》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拢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十五世纪的船只 葡萄牙亨利王子

材料四: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⑵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⑶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是怎样开辟的?依据材料四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外商每天平均纱绽数51664;华商每天平均纱锭数23686。

材料三 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

材料四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三中1921年现象的主要原因。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四分析其成因。

(4)新中国过渡时期,材料中的民族工业是如何获得新生的?

24.阅读下列材料

59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引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

(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5)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江苏省宿迁市汇文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中复习试卷四(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BAABD DADAC BCCCC ABDBC

材料题:

21.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2分)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2分)

(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政暴敛而破产。(4分)

22. (1)①为了获取亚洲的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②《马可波罗游记》吸引着西欧商人到亚洲经商进行香料贸易。③基督教会为了传教。

(2)①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②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3)①美洲: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东印度: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影响:①欧洲的商人、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②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23、(1)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瓦解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大规模实践的开端。(3分。任答三点即可)

(2)辛亥革命的鼓舞;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3分)

(3)历史现象: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原因:抗战期间,国统区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和国家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2分)。

(4)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分)。

24.(1)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2分)(2)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2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扩大企业自主权。(1分)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力。(1分)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2分)(4)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1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5)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学生只要任意答出一条则得10分)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复习试卷及答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6级高一历史下册期中复习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考试经

高中历史复习的五种方法

高二历史学习方法简单指导二

高中历史学习的思维定势和误区

高中历史的“五化”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记忆方法

高中历史 历史知识记忆法典型例析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探讨

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答题必备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考试作答技巧

最新历史
热门历史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
学科中心